[本站讯]3月19日晚,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姚熹院士做客大家讲坛,在邵逸夫科学馆报告厅为山大学子带来了一场题为“电子学的发展——来自材料与器件的动力”的科普报告。报告由物理学院院长解士杰教授主持。
姚熹院士以一个材料科学家的独特眼光解析了当代电子学的发展。他从自身的经历谈起,首先带领大家回顾了近二十年世界电子学的迅猛发展。接着从Working Frequency Of CPU、RAM Capacity、Hard Disk Drive Capacity三个方面分析了电子工业在计算机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姚熹院士深有感触地说,从来没有哪个历史时期像近二十年这样出现如此迅猛的技术发展潮流。之所以有如此的发展速度,就是由于材料和器件的重要作用,基于这样的背景,姚熹院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没有硅,就没有微电子技术;没有微电子技术,就没有今天的电子工业,而材料和器件依旧是微电子和电子工业的发展瓶颈。姚熹院士说,微机电系统可能会成为在未来为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学科。1970年,摩尔提出著名的摩尔定律,至今,集成电路的发展基本上符合摩尔的预言,而当集成电路发展到今天,性能的进步挑战着材料和器件的物理性质的极限,电子学的未来走向何方,吸引着全球的目光。
姚熹,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安交通大学电子材料与器件研究所所长、精细功能电子材料与器件国家专业实验室主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姚熹院士大学期间学习电子学,毕业后从事材料研究,在电子学和材料学交叉部分作了大量工作,被学界认为是本领域研究的奠基人和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