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要闻 > 正文

山大人文纵横:杜泽逊教授揭秘《四库全书》

发布日期:2006年11月10日 14:08 点击次数:


    [本站讯]11月9日晚,著名目录版本学和四库学专家、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杜泽逊教授,走进山东大学著名文化论坛“人文纵横”,讲述了《四库全书》的修书历史以及《四库全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意义。
    《四库全书》的编纂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盛世修书,传承文化,也是中华文明的一大特点。《四库全书》的编修是继宋代四大奇书(《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明代的《永乐大典》,清初的《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之后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壮举。杜泽逊教授这样评价这部丛书:“这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大的一部丛书,也是我国的文化宝藏中最值得骄傲的一部书,在世界文化史上可能也是最大的一部书。”
    “在《四库全书总目》的指导下,编刻丛书成为一种风气,代表了学术整理的一个大的思路。《四库全书》对中国两百年的学术传承,对中华文化的整理和保存都是巨大的贡献。”杜泽逊教授言简意赅地概括,给《四库全书》的编纂极高的评价。《四库全书》有别于以前的类书,而是一部丛书,包括经、史、子、集四个部分。《四库全书》分为三等,第一等书列为《四库全书》,第二等书列为《四库全书存目》,第三等列为《四库禁毁书》。《四库全书》收录了清代几乎所有的书籍,但是也是有筛选地收录,《四库全书》名为全书,但实际上是不全的,但它保存了大部分重要的古代文化典籍。《四库全书》的编修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参与修书的有级别的官员达300人之多,主要人物是纪昀、戴震、邵晋涵和周永年,其他的抄写员不完全统计有3000人左右。《四库全书》的命运历经沧桑,大部分毁于战火,其中文溯阁书几经迁徙,现藏于国家图书馆。
    杜泽逊教授从1987年开始研究《四库全书》,至今已有近20年。其间他参加过国务院古籍整理重大项目《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编纂工作。他历时13年之久完成的《四库存目标注》,更是中国版本目录学史上的一大盛事。杜泽逊教授以渊博的学识、风趣的语言,揭秘《四库全书》,使大家在领略中华传统文明的同时更加强了民族文化保护意识。  |   ]

【供稿单位:校团委    作者:文/谭琦 图/汪海波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红岩  】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