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要闻 > 正文

李守信接受十八大新闻中心安排的“中国的教育公平”网络访谈

发布日期:2012年11月13日 21:53 点击次数:

\

  [本站讯]11月13日20时,十八大新闻中心举办网络访谈活动,主题为“中国的教育公平”,邀请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袁贵仁,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李守信,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希望小学校长周标亮,甘肃省嘉峪关酒钢三中教师闫桂珍与网友交流。李守信就“中国重点大学中农村生源所占的比例一直在下降”、“目前我国的高校都在采取哪些措施帮助贫困学生实现大学梦”、当今大学生职业选择等问题回答了记者代网友的提问。\
    针对人民网记者代网友提出的“中国重点大学中农村生源所占的比例一直在下降”问题,李守信回答,重点大学农村生源比例低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由于我国较大的城乡发展差距所导致的。目前,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存在较大不平衡,教育水平差距较大,优质教育资源大都集中在大城市,农村办学条件差,师资和教学水平相对较低。如果说现在这一生源比例有所下降的话,主要是受到新的客观因素的影响。城镇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大趋势,现在我国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已达到52%,而且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城镇人口的比重将持续上升,城市考生进入重点大学的比例将随之提高,农村考生比例下降也就是必然趋势了。李守信认为,农村生源进入重点大学的比例,涉及教育公平问题,需要高度重视。但解决好这一问题,仍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核心是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同时,各级政府要切实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落实好,将教育资源的分配向农村、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加快改善这些地方的办学条件,使更多的农村学生能够尽快获得更好的升学机会。李守信介绍,目前政府已经采取了有力措施,在努力缩小区域间生源比例的差别,如实施“协作计划”,拿出一定的招生计划,由发达地区在中西部地区招生,2012年已达17万人;此外,国家还实施了面向贫困地区的专项招生计划,每年在连片特困地区招收1万名大学生;国家还实行了少数民族预科班招收政策,确保少数民族适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些都有力地促进和提高了农村考生升入重点大学的机会。
    谈到中国经济网记者代网友提出的“目前我国的高校都在采取哪些措施帮助贫困学生实现大学梦”问题时,李守信表示,作为促进和保障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国家高度重视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目前,在高等教育阶段已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此外,国家还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面向高校设立奖助学金,共同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李守信介绍,山东大学同其他高校一样,一直把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放在重要工作位置,确立了以学生为本、助学育人的工作目标,建立了“物质保障、精神激励、能力提升”三位一体的助学育人体系。五年来,学校资助金额达3亿余元,较好地履行了“不让一名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承诺,帮助困难学生圆满完成学业,顺利走上新的岗位。
    李守信还就几千名本科以上学历者争当环卫工人的现象谈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李守信说,环卫工人的岗位吸引众多大学生报名,是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社会现象。这突出反映了传统事业身份、编制等观念仍对当今大学生职业选择有着较大的影响。大学毕业生不是不能从事环卫工人岗位的工作,但这样大数量的具有本科学历的人报名,背后所隐藏的事实,是许多人想要获取事业编制这一“身份”。在现行人事制度之下,一旦获取这个身份,就意味着端上了国家财政的饭碗,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讲,还可能终身受用。同时,这也说明了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不能再让工作岗位和身份捆绑在一起,一定要能进能出。另外,这还说明对高校学生就业指导,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引导他们做好职业规划,形成市场竞争的观念,找准自身定位,现实地树立就业目标,以减少盲目、冲动和投机心理。
    十八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对访谈活动进行了现场直播。

    相关链接直播回放:十八大新闻中心网络访谈“中国的教育公平”
       李守信参加“中国的教育公平”网络访谈受到媒体广泛关注


【供稿单位:宣传部 新闻中心 人民网    作者:文/刘梦冬 图/张启川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红岩  】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