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要闻 > 正文

潜心教研三十载 脚踏实地写春秋

发布日期:2013年03月27日 14:30 点击次数:

 \ 
  [本站讯]周向军,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带头人,教育部政治学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山东省理论工作咨询专家组成员。

专心教学  育人不倦

  周向军高中毕业后当了一名小学老师。在当老师期间,他经常读书看报,逐渐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浓厚兴趣。1977年恢复高考,周向军考入山东大学哲学系,四年后毕业留校,开始了三十余年的教学生涯。
  从教三十多年来,他一直坚持给本科生上课,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多门课程。当院长后,有同事建议他上本科生的课挂个名就行了。他说:“我是院长,但我首先是老师,老师的天职是教学,作为院长更应该带头履行老师给本科生授课的职责”。周向军教授带领团队改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内容,建立专题式的教学内容新体系,以利于集中讲授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该课程2009年先后被评为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2010年获得教育部“精彩一门课”专项项目。
  为提高同学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兴趣,他采用问题教学法,循循善诱地引导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很多人看来枯燥无味的政治课,被他讲得生动形象、妙趣横生,深受学生欢迎。在学校评教活动中,学生对周向军教授讲课的评分相当高。2005级管理科学专业学生高柱评价:“您把马哲讲活了。您讲课太有激情了,太投入了,我感觉到马克思主义课不再枯燥。”
  对研究生来说,最令人难忘的是周向军教授的“研究生指导笔记本”,这个笔记本上记录着何年何月何日何地与哪个研究生交谈,上面详细地写着交谈的主题、谈话的内容、老师的建议、下一步的工作等,下次见面时,他会拿出笔记本,查看最近与学生交流情况的记录,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生活中,他关心爱护学生,热心帮助学生们解决生活、心理和就业中的实际困难。他经常说:“马克思主义学院是一个大家庭,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一定要互敬互爱,互帮互助。”正是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让他收获了众多荣誉:2009年获宝钢优秀教师称号;2010年获山东大学第二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称号,同时获2010年度山东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奖;2011年获山东大学第五届教学名师称号;2012年获山东省教学名师称号。

开拓创新 硕果累累

  周向军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工作,最初切入点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后又扩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学的整体性研究。在调研中,他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课程设置和哲学系、经济学系的很多课程重复,缺少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针对这种情况,他提出要体现本学科的特点,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并建议开设《马克思主义学研究》课程。他的建议得到大家的认可。从2000年开始,他就为研究生开设了新课程《马克思主义学研究》,该项研究引起了同行的广泛关注。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和积累,他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论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等众多研究成果,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学研究的山大学派,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近年来,周向军教授迎来学术上一个又一个新高峰。他先后承担教育部、山东省、学校教改立项项目1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参与并完成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10余项,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文史哲》、《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有10余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他还以主要成员的身份,先后参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研究”课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重点教材的编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等课题。2011年,周向军教授作为负责人获得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招标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研究”80万元科研经费。2012年获山东大学重大学术荣誉奖。

用心领航 成绩显著

  作为学科带头人,周向军教授非常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他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积极申报各种科研项目,支持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和做博士后研究工作;教学方面,他倡导并坚持集体备课制度,重视老教师对青年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传、帮、带,要求青年教师旁听老教师讲课,每隔两周进行一次学术交流。在他的带动下,学院现已有3位教师获校级教学能手称号,多位青年教师获教育部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11位教师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8位教师已完成或即将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
  在周向军教授的带领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科建设近年来取得长足发展,2006年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其中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获批山东省“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2009年获准设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最近公布的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从上一轮全国排名的第22位上升为第11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周向军教授十分注意科学普及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1990年,他组织编写的《待人处事的学问》一书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3-1996年,他合作主编了面向中学生的哲学普及读物《少年哲学向导丛书》(共28本),并撰写了其中的《解开宇宙之谜的金钥匙——唯物辩证法浅谈》、《漫步在巨人的智慧王国——毛泽东哲学略览》、《跨世纪的遐想——邓小平的哲学思想述要》三本。该丛书入选第二届中国图书奖初评。1998年,他参与主编了《泰山•金橄榄丛书》,主撰写了其中的《壮丽的日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哲学》,该丛书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9年合作主编的《走进社会主义殿堂》获山东省优秀科普读物一等奖并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作品。2010年,他合作编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论问题——七个是什么,七个怎么办》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科普读物一等奖和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作品。2012年10月获第二届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与应用优秀作品著作一等奖,12月被评为“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名家”。周向军还参加了国家组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读本》、山东省组织的《科学发展观大学生学习读本》等通俗读物的编写工作。
  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周向军教授被聘为山东高校十八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多次到兄弟单位给干部群众解读十八大精神。他的解读,既有理论深度,又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收到广泛好评。
  30岁大学毕业,40岁晋升副教授,47岁晋升教授,周向军教授总结自己的人生,许多事情都是“迟到的春天”,很少发生什么奇迹。他就是这样朴实无华,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而坚定地一路走来的。

相关链接:
十大系列人物报道——新闻人物法学社
十大系列人物报道——新闻人物杨杰
十大系列人物报道——新闻人物刘大钧


【供稿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王晓杰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莉荔  】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