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要闻 > 正文

尼山论坛大会主题演讲:共同伦理与天下文明

发布日期:2014年05月22日 19:38 点击次数:

\

[本站讯]5月22日下午,第三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之大会主题演讲第二场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副主席、山东大学跨文明对话研究中心主任叶小文等九位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共同伦理与天下文明”主题,分别展开了精彩论述。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副主席、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出席活动。

\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神学教授马克•泰勒(Mark C. Taylor)对本次主题演讲议题的前提和假设进行了分析。他说,危机感是人类历史不断重复的主题,现在世界上最严重的问题就在于目前解释世界的方式与世界的架构有冲突,因此人们需要新的解释方式与世界互动。相互冲突的意识形态对当今相互联系的世界具有破坏性,一元和多元的问题是哲学、政治、宗教也是伦理的问题。他认为,全球化使世界形成了文化网络,相互联系依赖,在互动增加的过程中,人们只有不断增进理解,破除二元相对的意识,才能迈进新的领域。

\

叶小文在演讲中谈了世界经济中的道德危机和共同伦理。他说,现代化以市场的经济发展为主要发展方式,这使我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人们的精神世界缺少关照。中国传统文化关于生命有三个条约:热爱生命,追求幸福;尊重生命道德约束;敬畏生命终极关切。他深刻阐述了当今市场经济竞争当中面临的道德危机问题,表示没有敬畏之心的市场经济必然缺乏诚信、缺乏道德,传承和发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之德可为解决市场经济的道德危机提供借鉴,并为不同信仰下的共同伦理道德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理查德•沃林(Richard Wolin)说,在当今中国的文化领域,儒学复兴是最值得关注的主题之一。他谈到中国学者、年轻人、各届领导人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以奥运会、孔子学院为例,表示儒学复兴对中国是很好的机会,重新塑造儒家思想的世界地位,不仅可以与中国与日俱增的世界地位相适应,也有助于解决中国社会面临的精神思想危机。

\

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迈克尔•斯鲁特(Michael Slote)表示,中国“阴”、“阳”的概念体现了平衡的哲学,西方文化有很大的排他性,强调主导和控制,中国道家思想则主张感受和融入世界,平衡互补;中国“心灵”的概念表明思想和内心情感密切联系,而西方认为知识和情感是分离的,这个问题上中国比西方看得更清楚,因此西方哲学在这两方面都要向中国学习借鉴。

\

山东大学跨文明对话研究中心副主任、哲社学院教授谢文郁认为,价值一定和生存息息相关,价值中最重要的是责任意识,每个人都在一定的责任意识里安排未来生活、与周围人发生联系、完成工作,权利意识不能脱离责任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与情感相联系,因此我们要在一定的情感中培养责任意识,并在一定的责任意识中产生共同的伦理价值。

\

世界公众论坛主席弗雷德•达梅尔(Fred R. Dallmayr)在演讲一开始提出问题:是否存在共同伦理?是否可以找到黄金法则?他引用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表示世界上所有先知、所有宗教教给我们共同的黄金法则就是,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就要怎样对待别人,这一法则不仅是纸上的论断,而是要由我们去注入活力和践行的。商业社会对人类精神文明产生了很多腐蚀,我们都要作出努力在公民社会复兴这样的黄金法则和共同伦理。

\

北京大学教授、宗教文化研究院长张志刚主持第二阶段演讲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李晨阳(Chenyang Li)说,基本价值和核心价值是不同的概念,诚实、自由、团结、勤劳、友好、尊重知识等价值观在不同文化中都受到认同,不同文化和宗教的基本价值观都是共通的,但不同价值的排序,也就是核心价值不一样。跨文明对话研究告诉我们,人类拥有共同的人性和基本价值观,差异在于价值观排序及其构成,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有必要对价值观进行重新评估。

\

台湾淡江大学欧洲研究所研究员马良文•弗拉基米尔•维阿切斯拉瓦维奇(Vladimir Maliavin)认为,中国的“天下”是重要的概念,与“中央之国”的概念相联系,是构成东亚文化的要素。欧洲的竞争在于“罗马帝国继承人”身份的竞争,东亚各国的竞争在于“中央之国”地位的竞争。他引用东亚“小中心”的概念,表示东亚政治反映各个小中心之间的联系,“天下”的概念是基于东亚文化中心观的道德主题。

\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中心研究员罗斯•特里尔(Ross Terrill)表示,欧洲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解有两个争论,一是没有社会主义公民就没有社会主义,二是社会主义架构本身就可以将人们培养成社会主义公民,中国建国以来的历程充分体现了这种争论。中国的社会主义注重道德,受到康有为大同思想的影响,而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类似于哲学中对立统一的关系。他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分析,提出真正的社会主义要在责任和权利中达到平衡。

\

香港浸会大学教授、中国基督教研究中心主任费乐仁(Lauren F. Pfister)用中文声情并茂地表示,我们在当今时代有发达的科技,有最快速便宜的电子产品,但没有人文,没有聆听,而聆听是人文的源泉。当今社会伦理受到了破坏,我们生活的环境也污染严重。在人类文明史中,很多人类价值观是相通的,因此共同伦理不是一个知识,而是一种智慧,我们对不同文明要辩证地看待。

\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哲学教授沈清松(Vincent Shen)说,世界上经济、政治、文化的沟通使人类形成共同的网络,人的需求在于超越自己与他人交往,同时又不失去自身。他阐述了孔子学说的仁、义、礼、恕等概念,提出人与人的关系可以“由礼调节,由恕实现”。他总结说,如果没有全球化,人们向上的境界就不会实现,但全球化本身是邀请,而不是强加,因此全球化要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并用孔子关于慷慨的思想来实现。

\

\

第三届尼山论坛全体与会人员与山东大学师生代表等共同聆听了演讲。

相关链接:

聆听世界·尼山论坛系列报道之新闻发布会

聆听世界·尼山论坛系列报道之高端对话一

聆听世界·尼山论坛系列报道之组委会会议

聆听世界·尼山论坛系列报道之开幕

聆听世界·尼山论坛系列报道之主题演讲

聆听世界·尼山论坛系列报道之视点图志一

聆听世界·尼山论坛系列报道之高端对话二

聆听世界·尼山论坛报道之国际合作会议

聆听世界·尼山论坛系列报道之专场音乐会

聆听世界·尼山论坛系列报道之高端对话三

聆听世界·尼山论坛系列报道之视点图志二

聆听世界·尼山论坛系列报道之博士生论坛

聆听世界·尼山论坛系列报道之联谊交流

聆听世界·尼山论坛系列报道之圆桌会议


【供稿单位:宣传部 新闻中心    作者:文/谢婷婷 图/张建新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榭亭  】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