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讯]在潘承洞先生诞辰91周年之际,5月25日上午,山东大学在济南举办数学高层次人才培养论坛。会议聚焦数学拔尖人才培育与学科中心建设主题,深入探讨创新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优化、科研实践融合及资源协同共享等关键路径,助力数学高层次人才培育体系深化发展。
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袁亚湘,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平,山东大学教授彭实戈,清华大学教授、密码与数字经济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小云,校党委书记任友群,副校长刘建亚、副校长王美琴出席大会并参加相关活动;常务副校长吴臻主持论坛开幕式。

任友群表示,山东大学数学学科在潘承洞等几代数学家的接续奋斗下,已成为国家基础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希望数学学科依托学科和国家级平台优势,在优化人才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上下功夫,与各兄弟高校一同探索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为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袁亚湘表示,山东大学数学学科在数论研究、非线性期望及密码学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希望山东大学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眼教育强国建设目标,在持续提升新时代数学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张平表示,山东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合作底蕴深厚,携手在科教融合、协同攻关、共同育人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期待山东大学数学学科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人才培养平台,为我国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王小云表示,密码学领域的突破离不开底层数学问题。希望山大数学发展更为完善的密码分析理论、密码设计理论以及相关密码数学基础理论,强化基础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国家战略、坚持开放合作,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更大动力。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学科建设处处长杨秋波表示,希望山东大学深刻把握数学学科的战略价值,创新人工智能时代的培养模式,构建科学评价生态,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数学人才的培养路径。
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等单位学者分别作主题发言。

国内十余所高校专家学者,山东省教育厅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山东大学相关职能部门和院系负责人参加会议。

论坛前,与会人员一同瞻仰了潘承洞先生塑像。
据悉,著名雕塑艺术家、山东大学兼职讲席教授曹春生专门为学校制作两件潘承洞先生的雕塑,一座坐落在洪家楼校区,一座坐落在潘承洞先生的中学母校苏州市桃坞中学。此前,由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346721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潘承洞星”,其轨道半长径a:2.5892803天文单位,轨道偏心率e:0.1246809,轨道倾角10.9738182度,绕日运行周期4.16655205年,绝对星等16.57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