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4月25日,第95期齐鲁大讲坛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斌研究员做客齐鲁大讲坛,作了题为“时代的挑战——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的主题讲座,并与现场观众互动交流。
讲座中,张斌研究员从中国经济运行的新现象和新特征、经济转型、刺激政策、时代的挑战等方面,深入解读了他对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的看法和思路。
张斌研究员从中国经济的新常态谈起,以一个人的成长为例,说明中国经济正处于积蓄能量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明显特征就是GDP增速的减慢。中国经济运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现象,主要体现在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变大,而工业的贡献变小,同时债务/GDP比率快速上升,导致市场对金融风险担忧升级。
谈到中国经济转型问题,张斌研究员引用了丹尼尔·贝尔的观点,认为中国正处于向后工业社会转型的阶段。当人均收入水平达到8000-9000国际元时,国家就不可避免地进入转型期。中国经济转型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随着收入提高,消费者对一般服务业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提高,同时收入提高也造成生产成本提高,使低附加值工业品竞争力下降并退出市场。另一方面,服务业部门TFP增速低于工业部门,在服务业产品相对价格有利变化的驱动下,服务业部门在GDP中的占比不断扩张。
面对经济结构转型带来的经济下滑压力,张斌研究员表示,政府第一反映就是刺激政策。他分析了刺激政策的主要内容即政府投资建设高端基础设施,以增加对工业品的需求。但是,高端基础设施面临着投资回报率过低的问题,而且不当的刺激政策会延迟了资源从产能过剩的传统工业企业向需求旺盛部门的转移。所以必须采取第二条路,新常态政策。他表示,结构性挑战和宏观经济稳定挑战是当今中国面临的两大挑战,政府可以采取新常态政策组合的方式应对挑战。减少刺激、金融市场化改革、税收改革、地方融资改革和债务置换、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建立新型的政商关系、国企改革、人口改革、一带一路都是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法。
在互动环节,现场观众踊跃提问,张斌研究员一一详细作答。关于观众关心的公共服务问题,张斌研究员呼吁每个人都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后工业社会中,解决好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至关重要。中国需要强有力的政府和完善的法制,同时也需要民主的监督质询机制。涉及公共利益的问题中公共政策和设施不到位时,公民有责任发声,从而纠正政府职能缺位的问题。
本期齐鲁大讲坛由“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曹廷求教授主持。学校有关部门负责人、部分师生员工,齐鲁大讲坛会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