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8月27至28日,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国际直属组织——国际公共史学联合会举办三场会议。会议就公共历史的教学方法、博物馆对公共史学的作用、公共史学数字化等问题展开主旨演讲、议题讨论。共有来自意大利、德国、美国、加拿大、印度等十几位学者在会上进行了发言,慕尼黑大学美国研究所Andreas Etges教授,杜鲁门图书馆、国家档案与纪录部Michael Devine教授,意大利欧洲大学研究院的Serge Noiret教授等分别主持了会议。
在第一场会议中,来自博洛尼亚大学的Ilaria Porciani教授作了题为《公共史学与博物馆的互惠》的主旨演讲,围绕会议主题探讨了公共史学与博物馆之间复杂、持久、多变的关系问题。议题讨论环节,南卡罗来纳大学Constance B. Schulz教授通过比较英美两国的公共史学,得出了档案馆、文物保护和博物馆应该联动作用,共同承担发展公共史学任务的结论。加拿大卡尔顿大学David Dean教授和印度班加罗尔公共史学中心Indira Chowdhury教授则从国际化角度分析了公共史学的发展历程。
在第二场会议中,加拿大科学技术博物馆Anna Adamek介绍了加拿大科技博物馆公司收集与保留现代科技的工作,并说明了收集与保留现代科技的重要意义。Andreas Etges通过放映二战纪实图片和视频,展现了博物馆在保留历史方面所作的努力。里斯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Annarita Gori介绍了葡萄牙著名探险家亨利王子的航海事业并展示了博物馆的藏品。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Nancy Davis从开放企业史的角度,叙述了物质文化、博物馆与资本主义历史,全球化的影响,以及贸易、经济交流带来的变化。德国世界文化博物馆Anastasia Remes介绍了欧洲历史展览馆,认为应从整体而不仅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视角来向民众展示历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宋明昌以中国文字博物馆、仰韶文化博物馆等为例,介绍了中国文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及其对中国文明发展的推动作用。
在第三场会议中,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大学Jenny Gregory教授向参会者介绍了有关为遗失的城市Perth建立Facebook主页的案例,认为应将我们的记忆永远留下。美国西佛罗里达大学Patrick Moore教授对如何培养优秀公公历史学家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在全体会议上,联合会讨论了最近召开的研讨会、指导组委会选举和相关的经济情况一系列问题。
直属组织会议是本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关系到未来国际史学的发展方向及发展前景。对史学研究方法的讨论与交流,为国际史学的发展指引了方向与不断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