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1月12日上午,杨振宁教授在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刘永波等陪同下,到环境幽雅的西校区参观了我校校史展览室和博物馆。
在校史展览室里,杨振宁教授认真听取了工作人员对山东大学历史发展情况的简要解说。在介绍到三十年代的山大老校长杨振声教授时,杨振宁教授兴奋地说,他认识杨校长。当年他在西南联大读书时,杨振声教授是西南联大的教务长。此时的杨教授脸上洋溢着微笑,仿佛回忆起当年的求学生活。对于蜚声海内外的齐鲁大学,杨教授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不停地向工作人员询问:齐鲁大学刚成立时校长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齐鲁大学的历史变迁,现在的医学院发展规模怎样等问题。在观看群星璀璨的山大“名人墙”时,杨振宁教授不假思索地认出了我校前校长、著名数学家潘承洞教授、著名数学家夏道行教授等,感觉十分亲切。
在珍藏丰富的博物馆里,我校博物馆馆长、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于海广教授向杨教授详细讲解了我校博物馆里各种宝贵文物的来历、渊源,介绍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考古发掘过程和历史价值。对于考古学,杨教授表现出极高的兴趣,他不断地询问于海广教授,大汶口文化在发现文物的同时是否发现人骨,是否可以对古代的人骨做DNA检测,是否对山东人骨和山西人骨进行比较研究,探究一下山东人和山西人的DNA有什么区别。关于大汶口文化没有仰韶文化有名这个问题,杨教授认为是否是由于仰韶文化的彩陶比大汶口文化出土的彩陶更漂亮的缘故?杨教授以比较研究的方法看待考古问题,处处表现出科学家的严谨和认真态度,给予在场的人们许多启示。
杨教授还认真听取了于教授关于我校考古专业发展情况的介绍。杨教授也介绍了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开展“星期五科普演讲”的情况,他们中心曾请我国著名考古专家李学勤教授通俗讲授考古发现。杨教授认为,无论什么学科的学生都要兴趣广泛一些,要关注一下自己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基本发展情况,从而拓宽自己的知识范围。
在持续一个多小时的参观过程中,杨教授思维敏捷,不时提出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他的科学探索精神和思维方法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