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要闻 > 正文

庞朴先生“大家讲坛”讲解“一分为三”

发布日期:2005年03月14日 08:54 点击次数:

[本站讯]3月11日下午,著名儒学研究专家庞朴先生做客“大家讲坛”,做了题为《一分为三》的精彩学术报告。
    庞朴先生现任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名誉院长,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心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国际编委会中国代表,“国际简帛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副主编和《历史研究》主编,是中国哲学史专家,海内外公认的儒学研究权威学者。校长展涛、团委书记曲明军出席报告会。副校长王琪珑出席并主持报告会。
    庞朴先生深情回顾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山东大学历史系担任讲师和五年《文史哲》编委的经历,在他看来,时隔几十年后,重回山东大学任教也可以说是“历史的轮回”。
    报告中,庞朴先生以传统的“一分为二”的哲学观点引出自己的论题——“一分为三”的理论。先生说:“不管是中国古代的阴阳两极,还是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的两分法两点论,在座的各位同学对一分为二可谓耳熟能详。但是‘一分为三’这个概念却是大家所不知或者是不甚了解的。但是,不管是历史还是现实都证明了‘一分为三’这个概念,这种情况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是在不断发挥它的作用的。” 庞先生说,中国式的思维方法不是一分为二的。一分为二只是它思维过程的一个阶段。与分析相对,有综合;中国哲学不主张用综合去取代分析,而是“综合”其综合与分析,此之谓整体性思维。与天人相分相对,有天人合一,中国哲学也不用天人合一来排斥天人相分,而是“合一”其合一与相分,这才是天人之学。就是说,在一分为二之后,还要合二而一。这个合成的“一”,已是新“一”,变原来混沌的“一”而成的明晰的“一”。在儒家,叫做“执两用中”;在道家,叫做“一生二,二生三”,或者叫“得其环中,以应无穷”。为了同非此即彼的一分为二的思维方法相比较,也为了同西方哲学中近似的论断相呼应,我们也可以称这种中国式的思维方法叫“一分为三”。
    先生认为,中国式的思维方式,最重要的就是“圆融”,在《易经》上,叫做“圆而神”。儒家称之为中庸之道,中和之德;道家谓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西方所谓的否定之否定,差可比拟。通俗一点说,不妨叫“中华智慧”。说得简单点,可以叫做“一分为三” ,三分法是中国思想文化的特色,是中国思维方法的精髓。
    接下来,庞先生旁征博引,从古代到近代,从中国到外国,先生列举了上至哲学、宗教,下至日常生活中的民俗故事、儿童游戏中的典型事例等等,全面论证了“一分为三”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遍性,具体阐述了“一分为三”的三种基本形态。庞先生还指出,这种“一分为三”的智慧在中国是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的,儒家的中庸之道正是这一思想智慧的集中体现。庞先生引经据典,从战国时代的诸子文章到现代的学术研究,从学者大家的最新发现到日常生活的现实事例,对“一分为三”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做了形象生动的解说。
    庞先生还耐心地解答了现场同学对于“一分为三”理论的疑问,整场讲座掌声不断,气氛热烈,让听众真切感受到先生渊博、儒雅、朴实的大家风范,讲座内容观点新颖、角度独特,寓哲理于通俗,寓深奥于形象,深入浅出,引发观众的思考。  |  |   
]

【供稿单位:团委    作者:马毓轩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  】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