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3月30日下午,科学会堂再次爆满,深受同学们欢迎的“恰同学少年——中国杰出青年论坛”第十一期在此举行。校长展涛,党委宣传部部长韩明涛,校团委书记曲明军,党办、校办副主任荣晓燕,宣传部副部长孙长俊、王秋生,团委副书记周庆华、傅艺娜出席论坛。来自各校区师生近600人参加了访谈。
本次论坛邀请到两位在电视新闻方面颇有建树的青年工作者——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制片人、主持人王志和香港凤凰卫视著名记者、主持人闾丘露薇,两位嘉宾与热情的山大学子畅谈青春理想,共话新闻人生,分享了自己学习、成长、工作的精彩经历。
特殊的新闻经历,丰富的生活经验。在两个半小时的论坛中,两位嘉宾分别向我们展示了作为新闻工作者的独特魅力和两个新闻媒体的不同风格。幽默风趣的谈吐引得同学们笑声不断,妙语连珠的对答赢来掌声阵阵,对生活的深刻认识以及他们的平常心态更是博得同学们的由衷钦佩。
闾丘露薇:她总是把命运牢牢握在自己手里,哪怕捏得手心出汗
2001年三度赴阿富汗采访,成为第一位进入阿富汗的华人女记者。2003年成为进入伊拉克战地的中国记者第一人,也是开战后返回巴格达的全球媒体第一人。近年来以战地采访声名鹊起的闾丘露薇并不喜欢观众经常谈起自己在战场上的勇敢表现。她认为,成功就是不停留在以前取得的成功上,成功在于有所超越:“我现在最害怕的就是我的观众我的朋友见了我说,闾丘,你真勇敢,在战场上那会儿怎么怎么着……,我想要的是观众记住我更多的东西。”
闾丘露薇的敬业在业界是出了名的。有人评价说,闾丘最大优点是敬业,最大的缺点是太敬业。对此,闾丘露薇真诚地说,我选择了这份工作,虽然不知道明天会做什么,但既然选择了,就应该去做。这不是敬业不敬业的问题,这是对职业的尊重,是我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的体现。
“机会只青睐有准备的人,”闾丘是一个勤奋的人,她非常注重平时的积累和准备。“作为一个新闻记者,有勇气是非常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有能力做好。”“是金子不一定会发光,但发光的一定是金子。”这是闾丘非常喜欢的一句话。对于公司的器重,闾丘非常低调:“没有一家公司是没有你不行的,我们每个人就相当于一台机器上不同位置的部件,只有大家互相协作,才能使机器更好地运转。”
闾丘露薇真正喜欢着自己的职业,她把新闻当成很有趣味的工作去做。“我们在选择自己职业的时候,要看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 “她总是把命运牢牢握在自己手里,哪怕捏得手心出汗”,这无疑是对闾丘露薇最恰如其分的评价。
王志: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可是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
幽默风趣的王志刚上场就深深吸引了同学们。“这是我第二次在在公开场合被肯定为‘青年’了,第一次是去年获五四青年奖章,第二次就是今天参加中国杰出青年论坛”。他幽默地说“我踩到一块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从湖南电视台的新闻记者,到央视《东方之子》和《新闻调查》的记者、主持人,再到《面对面》的制片人、主持人,王志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他紧紧抓住人生机遇,踏踏实实地一步步走来,成就了《面对面》的高收视率和自己的成功。
理智就是一种才华,王志非常强调理性的精神。“当一群人面临危险的时候,只有最冷静的人才会最先走出来,当机会摆在面前时,也是最冷静的人首先抓住它。”王志同样强调采访前的准备工作,他认为这是尊重采访对象的表现。“面对面的采访关键是平时积累加临场发挥。”
2003年4月,非典阴影笼罩神州大地,王志和《面对面》栏目摄制组赶赴广州深入医院进行拍摄,成为央视第一个进入非典病人重症监护区的摄制组。这无疑增加了王志的知名度。“实话实说,出名这东西,你没出名的时候非常想出名,出了名就会生出许多限制和羁绊。”对于出名,王志仍然保持着一颗平常心,泰然处之。
最后,王志告诫同学们,每一阶段该做的事、最需要做的事一定要做好,因为时间一旦浪费,机遇一旦错过就很难再回来了。他最欣赏柳青的一句话: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可是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
论坛现场,同学们踊跃提问,跟两位嘉宾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就同学们的提问,嘉宾们热情真诚地谈了自己的看法,让在场的同学们受益匪浅。论坛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