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学者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鲍德威:与一座城的碰撞

发布日期:2015年08月29日 08:20  点击次数:

  当一位外国老人与济南相遇,会碰撞出什么故事?
  当鲍德威遇到济南,碰撞出的,是他学术钻研上的成就,是一份爱上这座城、爱上这里人的特殊感情。

“对济南,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

  鲍德威在自己的日记里写道:“因为一次大会,我来到一座城市;因为这座城市,我结识了一个人;因为这个人,我更加爱上了这个国家。”
  在他看来,前几天与济南老大爷的偶遇算是一个“神奇的经历”。因为迷路,与那位济南老大爷边走边聊,“谈话特别投机,像多年未曾谋面的老友在追忆往事。”他们聊各自的家庭、孩子,都是生活小事,却简单又温馨。以至于,后来他们签订了一份很有爱的自行车条约。而这件大会趣事,也借助山大日记的平台引起了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
  面对记者的询问,他感叹“这种对长者的尊敬、对宾客的热情只有中国有!只有山东有!” 他打算,等大会结束要联系一下这位济南“老弟”,“约他一起吃吃饭,聊聊天。”
  一座城市,或许温情的一面最能触动人心,见证济南四十年变化的鲍德威感触最深的则是“人与人的关系变了”。
  对于专门研究济南的鲍德威,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是济南?”鲍德威解释说自己对济南这座城市一直有着特殊的感情。他来过济南好几次,见证了济南的成长和繁荣,和山大很多老教授有很好的交情,尤其是在义和团运动的研究上,他们的观点也因为彼此交流而进步了很多。
  鲍德威第一次来济南是在1974年,“当时我在马路上走也算是‘风景’了”。“第一次来济南是跟团,我想要自由地走走,就自己跑去了千佛山感受了当时的济南。”那时候的大人不会和他对话,小孩会向他做鬼脸,甚至还有人打电话到派出所说“有个外国人在马路上”。这一切,都让鲍德威讶然。“那时的济南人虽然也同今天一样朴实热情,但改革开放还没开始,人们生活水平都很低,远没有今天的自信与端庄。”不过当时济南的风貌却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专门写书研究济南。

 “我的学术离不开中国,离不开济南”

  与济南的缘分,有感性,也有理性。作为著名历史学家的鲍德威是亚洲史特别是中国城市史、区域史的研究专家。他专注于历史研究,称自己的学术“离不开中国,离不开济南”。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学习的鲍德威对20世纪中国城市和乡村的差别很感兴趣,并开始研究中国城市发展。写博士论文的时候,他选择了济南20世纪上半叶的发展与变迁作为课题。这篇博士论文后来成了一本书,《中国的城市变迁:1890-1949年山东济南的政治与发展》。
  除了城市历史研究,鲍德威还在关注中国的义和团运动。他在大会“中国的义和团运动”这一主题圆桌会议上作了发言。他说:“我的历史兴趣就是在山东,一半在山东的城市,一半在山东的农村。” 
  鲍德威这样解释历史对自己的魅力:“历史可以让我们多了解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位置,世界的位置,更多的了解会让我们不再盲目害怕。比如股市,不了解历史会很害怕,了解了历史后就知道下跌之后还会回来,很多东西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从历史中总结出来的。”鲍德威认为,研究历史可以让他知道什么是意外的,什么是特别的。

 “我爱中国,更爱这里的中国人”

  鲍德威对中国十分熟悉,他一直用流利的中文向记者讲述自己的故事。他与记者见面的第一句“你贵姓啊”让准备了好久英语对话的记者惊诧不已,甚至连“坐11路公交车”(指两条腿走路步行)的比喻他用的很熟练。如此流利的中文,如此地道的表达,鲍德威对中国的熟悉程度可见一斑。“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来中国了,每次来,这个国家都会给我或多或少的惊喜。”

\

  一听说大会要在济南举办,鲍德威就决定一定要来参加,“想再来看看济南的变化”。而济南也没有让他失望,“交通很发达,有很多高楼大厦,志愿者英语很好,城市变得很现代化,不光是济南,应该是整个中国,我想只有中国会在四五十年的时间里取得这样大的发展。”他很高兴来参加这个大会,也很享受在济南的生活。

\
鲍德威在给山大日记的题词中写道:很高兴来参加这个大会,我很享受在济南的生活

  他说:“我爱这个有着巨大潜力、蕴藏惊人能量、高速发展着的中国,更爱这里热情、好客、自信、知礼的中国人。”

【供稿单位:宣传部 新闻中心    作者:文/吕倩 图/刘梦冬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亭亭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