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入学50周年聚会返校活动,走在熟悉的校园里,我又看到了“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不由得感慨万分。这是我们的一笔最大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50年来的遵循和践行。其中的核心是倡导永不停歇的求知精神,培养刚正宏大的人格气节。

“学无止境”是指一种学习境界和学习态度。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在学习理解的同时,更是要用一生的努力去遵循和实践。当时我们在校学习时,老师就要求我们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强调对课程特别是对经典名著的学习要深入透彻,要跟随时代的步伐,要联系实际。记得学校提出要“学工、学农、学军”。当时我们学工去了山东新华印刷厂;学农去了地雷战所在地赵疃,张乐岭老师(后来担任了校党委书记)带队并给我们上《中国革命史》课程;学军则去了徐州两山口雷达站,这一切都加深了我们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拓展了对时代和经济发展现实的认知。我觉得是学活了知识、丰富了思想、走出了课本、打开了视野,更好地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诠释了“学无止境”。
毕业后,同学们更是以此为座右铭,践行学无止境。我毕业分配到山东矿业学院(后更名为山东科技大学)当了老师。为做好老师搞好教学,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我求学去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而后又考入厦门大学经济系,修完了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做了学校中层管理工作后,自己是“双肩挑”人员,搞好教学科研的同时还要学好管理。退休后,我当了校督导组副组长、文科组组长,还是干中学、学中干。2022年,我又参加了老年大学,学习朗诵和声乐,近些年来参加了省里和青岛市比赛多次获奖,今年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朗诵比赛,我获得青岛市老干部局一等奖。我们班不少同学也在学习书法、瑜伽、金融、声乐等等,学的内容和方式各不相同,可都在追求和学习,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发挥余热,服务社会。

“气有浩然”,这是一种心怀家国、坚守道义、积极向上的心态,更是讲政治、讲正气、勇于担当的精神,这在我们班体现得尤为明显。入校时全班40个人,25名是党员;毕业时37名是党员,后来全部都是党员,这在全国高校班级里是极为罕见的。50年风霜雪雨,40多年改革开放,恰逢我们发展干事业的大好时机,同学们也大显身手,在各行各业作出了显著成绩。同时此时大潮涌起,泥沙俱下,千万诱惑,我们班没有一个同学落下,没有一个给学校抹黑的。我们像一颗颗种子,撒在祖国的大地上,开出了鲜艳的花朵,结出了累累的硕果;又像一团团火,温暖了许多人的心田。就像金子放在哪里都闪闪发光,同学们像一颗颗螺丝钉,拧在哪里都牢牢稳稳,恪守职责。
我们班的老夏同学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1985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在进行,他在老山前线,在上级的领导下推动并组织了影响全国的”双心”活动。当时的部队在老山前线开展了“祖国在我心中”活动,同时我们母校发起了“战士在我心中”活动,生物系的8位同学绣一面“八颗红心向红星”的红旗,寄往前线,科社系里1981级团支部开展了“我向战士说句话”活动等,都在前方将士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前线部队和母校互相呼应,前线战士回信表达了感谢和问候。随后,在团中央号召宣传下,全国迅速掀起了一场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高潮。老夏同学在其中的作用的确是不容小觑。他的所作所为给母校添了彩、增了光,也是校训“气有浩然”的践行。
再次感谢母校的培养,感恩老师的教诲。“学无止境,气有浩然”这种治学与求真的精神,是我们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激励着我们永远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