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的夏天闷热多变,清晨刚从矿区的水文异常点取完数据,天空便下起了瓢泼大雨,回到项目部就紧接着处理数据反馈现场监测方案。矿坑边、监测点、项目部,那些风里雨里的地方,早已成了我们脚步最熟悉的坐标。
转眼间,已是我驻守在广西华润水泥(合浦)有限公司矿山的第五个年头。五年来,有烈日暴晒、衣衫尽湿的疲惫,也有成果初显时的喜悦。最让我感念的,是山大岩土中心与合浦公司始终如一的支持,让我们这支科研团队无后顾之忧,敢闯敢拼。五年前,大家还在简易工棚下吃饭,师兄弟们玩笑说:“等治水成功了,就在矿坑边立块碑,记下我们的名字。”
在治水丰碑揭牌仪式上,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上午十点,阳惠凯总经理致辞:“今天,我们共同见证治水丰碑的庄严揭幕。它不仅镌刻着我们并肩攻克滨海岩溶水害的辉煌成就,更承载着彼此同心协力、共克时艰的深厚情谊。”他回顾道,2017年起,合浦矿山饱受水害困扰,每天有16万立方米海水涌入,抽排系统满负荷运转仍无济于事。“山东大学的师生以理论为矛,技术为盾,攻克了‘大流量、变流速、强侵蚀’的世界性难题。”台下掌声响起,我不由回忆起Y02出水点成功封堵的那一刻。那是全矿最大出水点,日出水量高达4.65万立方米,传统封堵方法屡试无效。为此,李召峰教授带领我们顶着烈日采集数据、夜以继日研发新型材料,只为找到破局之法。最终我们研制的动水封堵材料及其配套技术,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成功封堵了涌水点。
阳总说:“山大团队不仅守住了矿山,还恢复了虾塘养殖,推动了民企关系的和谐共生。”我至今难忘最后一个出水点封堵完成时,村支书握着我们的手激动地说:“虾塘终于能养了,太感谢山东大学。”这份来自基层的认可,比任何奖项都更让人动容。并且,合浦县政府也送来感谢信与锦旗,肯定了我们的科研工作。
随着红绸落下,丰碑在晨光中熠熠生辉,台下掌声雷动。我望着身边师弟们的笑容,心中充满自豪。作为山东大学岩土中心的博士生,我全程参与了一、二期治水项目,如今也继续奋战在三期地灾监测第一线。这座丰碑,是我们1800多个日夜奋斗的见证,也让我更加理解李术才院士那句铿锵有力的话:“真正的科研,永远要服务工程一线。”

仪式结束,细雨微落,矿山开采的声音节奏分明。回望来时路,我们把脚印留在山海之间,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段经历,将永远激励我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