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怀着无比敬佩与激动的心情,担当起了山东省滕州市榆树腰村“愚公渠”的导游,带领游客们参观愚公渠,并向他们讲解愚公渠的历史与“铁姑娘精神”的内涵。
水利工程自古以来就是治国安邦的民生大计,更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榆树腰村的26名“铁姑娘”为了解决缺水之困,发扬“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毅然承担起“开山、挖渠、引水”的重担,历时七年五个月,终于将干净的水源引进了榆树腰村。

我们首先来到了“愚公渠”进行实地参观。愚公渠全长两千多米,我们所参观的只是位于榆树腰村内的一小部分。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铁姑娘,愚公渠”六个鲜红的大字,它们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彰显着铁姑娘们身上流淌的红色血脉,弘扬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接着,我们进入了愚公渠的山洞内部分。洞内有豁然开朗处,也有只能弓腰通过的狭窄通道。走出山洞,眼前是一片山川大河的壮阔美景,这象征着先辈们筚路蓝缕,走过艰苦岁月,换来了如今的盛世中华。
随后,我们顺着参观路线来到了榆树腰村铁姑娘事迹展馆。为了向游客们充分展示“战天斗地,团结拼搏,百折不挠,巾帼无畏”的铁姑娘精神,我早已做足了准备。1970年,时任榆树村党支部书记丛友华到河南省林县参观学习后,深受红旗渠精神的鼓舞,决定学习“红旗渠精神”,凿山开渠引水,解决“无水之难、用水之苦”。期间涌现出诸如韩荣云、董顶英等“铁姑娘”,她们秉持着忘我为公、艰苦战斗、坚强不屈、无怨无悔的“铁姑娘精神”,最终历时七年零五个月完成了为榆树腰村引水的艰巨任务。

参观学习途中,一位名叫刘瑞的小朋友对铁姑娘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说:“我是少先队员,我要把她们当成榜样,我长大了也一定要像她们一样!”听到这句话,我的内心充满了欣慰。与游客们的讲解不仅是对他们的科普,更是我自己的又一次学习,让我再次由衷地敬佩这些伟大的女性。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美好追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担当。在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我们要接续弘扬“铁姑娘”精神,牢记使命,踔厉奋发,砥砺前行。今天的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愚公渠的故事和“铁姑娘精神”却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人的心中。希望我们都能从这段历史中汲取力量,传承这份坚韧不拔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