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日记头条 > 正文

教职工

博物馆副馆长 肖贵田

肖贵田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18日 21:14 点击次数: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场活动在福建博物馆举办,刚刚,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名单诞生。这让我顿生感怀,不禁回忆起去年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在武汉举办的情形。历经半年时间的酣战,山东大学博物馆《百年学府、文韵齐鲁》基本陈列最终荣获第十九届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展览陈列推介活动优胜奖。这是高校博物馆第二次闯入该项全国赛事前二十,也是我省高校首次获此殊誉。

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很多博物馆人相约奔赴福建庆祝节日。我留在了学校,忙着筹备博物馆的展览,《山海风·考古情——考古专业五十年》《甲午警示钟——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两个展览近期即将开幕,《生存·探索:恐龙与人类》和《我的诗生活——臧克家先生捐赠藏品》两个展览也正在紧密锣鼓的筹划之中。为增添国际博物馆日的节日气氛,其间我们组织了“山东大学第十届博物馆讲解员大赛青岛校区决赛”,联合媒体开展了系列宣讲活动。活动结束,我走到供观众留言的电子屏前,随意翻了翻,“我也要上山东大学”的题字映入眼帘。这条留言,突然触动了我的神经。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Museums, Sustainability and Wellbeing)。我长期在博物馆工作,博物馆之于社会、之于城市、之于民众,正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博物馆的观众,由少到多,由怯生到从容;博物馆不仅成为城市的地理坐标,还是城市的会客厅。公民整体素养提升了、文化自信了、精神面貌饱满了,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了。这正是博物馆软实力作用的体现!

大学博物馆较之其他博物馆,公众对其又有着不一样的情感和期待。人们对于大学总会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愫:神圣的、仰慕的、向往的、眷恋的,甚至是青春的回忆。大学里倘若有一座博物馆,无疑会增加校园的文化底蕴,更加吸引人们去探秘、去寻梦。

我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博物馆工作,时常听到本校和校外来访的教授们赞叹:青岛校区有这么一座全国高校最大体量的博物馆,还是国家一级博物馆,真是令人羡慕,这使得山东大学在青岛办学的质量提高了一个层次。附近的居民也万分自豪:“有这么一座国家一级博物馆在家门口,真是太棒了!”5月的博物馆,观众如织。我随意翻开了近期的观众留言簿,有的书写在本子上,有的书写在电子屏上,内容各异,有签名的,有表喜爱之情的,有建言献策的。其中有一类留言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我要上山大”“我也要上山东大学”“希望8年后我能来这里上学,天天请妈妈吃中午饭”“希望10年后要上山东大学,做这里最好的”。看到这些,我突然有些莫名的感动,也很暖心。作为大学里的博物馆人,一种使命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很显然,这些留言的观众都是中小学生,因为参观了一次我们的博物馆,竟然在他们的心中埋下“山大”的种子,播下了“大学”的梦想。我想,这应该就是大学博物馆的力量吧!优秀传统文化在这里传续、生根、发芽;家长们带着孩子来一趟博物馆,收获满满,亲情上互动了,孩子们长知识了,孩子们追求的目标与父母期望竟然那么的一致!这是不是他们生活中美好的一天?是不是他们美好生活的一面?

类似的事例很多很多,也许每天都在博物馆里发生。我想表达的是,博物馆是一本历史故事书,每件文物、每件展品,都是跃动的字符,它不仅需要你一次次触摸与感动,还期待你不断地翻阅、不懈地解读,并成为你成长过程中的伴侣、终生学习的书房。博物馆,愿意为你的美好生活添一点乐趣、抹一笔颜色!

参观者在留言本上留言

参观者在电子屏留言


【供稿单位:博物馆    作者:副馆长 肖贵田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朱梦洁 谢婷婷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