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搜索结果

“海岱墨缘——苏士澍、连辑、骆芃芃金石书法篆刻作品展”在山大开幕
[本站讯]12月14日,由山东大学、文物出版社、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主办的“海岱墨缘——苏士澍、连辑、骆芃芃金石书法篆刻作品展”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开幕。 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士澍,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非遗中心主任连辑,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名誉院长骆芃芃,校党委书记...
发表时间:2024-12-16

雨的残篇
在区直西,颠簸的细雨中 总能筛出几簇桂花。落在 水泥路,于是它们凝固, 成为永恒的金黄涟漪。 我是那名冒失的行人, 关于雨,我想说的并不多。 只是淋着秋天的雨,雾气 蒙在我的镜片,结成了 一副感知雨水的器官。 因此,在区直西的水泥路 我为一行偶得的诗句险些绊倒。 此后,在人世便是雨水 ——或是它的空缺。桂花 ...
发表时间:2024-12-16

从法院到法学院的追梦人
从法院到法学院,从法官到教员,在法院工作了二十二年后,我来到了山大法学院,成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新兵。三年多的大学工作和生活,让我收获满满,感触良多。在此,分享自己的从教故事。 厚积薄发:为教书育人打下基础因自幼受包拯“审案明察,清正廉洁”高尚品格的影响,我选择学习法学专业,并从事了司法工作。 大学...
发表时间:2024-12-16

山大草木记·蜡梅
雪还没有下,蜡梅的花苞就探出了头。有些急不可耐的家伙,已经微微张开身体,透出一点若隐若现的淡黄色。 这是去年十二月初,我从中心校区图书馆出来时,无意中瞥见的一幕。图书馆门口两侧绿树成荫,有高大的雪松和榕树,也有惹人喜爱的海棠和紫荆。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分列左右的两株极不起眼的蜡梅。蜡梅花开。呵!春天快...
发表时间:2024-12-16

一向年光有限身:记我与叶嘉莹先生的一面之缘
2024年11月24日晚,惊悉叶嘉莹先生仙逝,享年100岁。今年上半年我在“迦陵学舍”视频号上还看过叶先生的采访视频,当时已觉得她说话有些吃力了。今天看到她仙逝的消息,还是不胜悲慨!思绪一下子被拉回了八年前,回忆起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叶先生的场景。 我第一次知道叶先生的名字,是在高一暑假。那时我正在参加...
发表时间:2024-12-16

山东大学举办培新卓越奖学金颁奖典礼
[本站讯]12月15日,山东大学培新卓越奖学金颁奖典礼在中心校区举行。山东大学原校长、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樊丽明,山东大学副校长、青岛校区校长曹现强,烟台百丽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优异,培新集团中国事务顾问李涛出席活动。 曹现强在致辞中表示,山东大学和培新集团渊源深厚,集团多次向学校捐赠,助力学科与人才建...
发表时间:2024-12-16

第三届黄河发展论坛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分论坛举办
[本站讯]近日,“第三届黄河发展论坛暨第八届鲁青论坛——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分论坛”在济南举办。论坛由山东大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中心承办,山东青岛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山东生态学会协办。 兰州大学生态学院教授熊友才作题为“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系统与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从黄河上...
发表时间:2024-12-16

软件学院沈益冉教授团队在移动系统安全领域取得新进展
[本站讯]软件学院沈益冉教授团队在移动计算和通信领域顶尖会议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bile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ACM MobiCom,CCF A类会议)发表了题为“WinSpy: Cross-window Side-channel Attacks on Android's Multi-window Mode”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4-12-16

2024山东大学管理学院高层管理教育年度论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
[本站讯]12月14日下午,由山东大学管理学院高层管理教育与社会服务中心主办的2024年度论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与当代中国管理——学思践悟·高端对话举行。 年度论坛主旨报告环节由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战略与创新创业系教工党支部书记、高层管理教育与社会服务中心执行主任方政主持。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
发表时间:2024-12-16

凝视世界回味历史
很高兴获得第十五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对我来说,金像奖既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和肯定,也是对今后工作的鼓励和鞭策。 我是一名新闻摄影记者。应该说,不是我选择了摄影,而是摄影选择了我。1991年,我从山东大学外文系毕业时,新华社摄影部来学校挑人,选中了我。我就这样与新闻摄影结缘,也很快喜欢上了这份工作。这些年来...
发表时间:2024-12-16

银龄支教,老有所为
2021年10月,我与老伴吴钧教授,接受山东大学的委派,响应教育部银龄支教的号召,一起来到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师范大学教育援青,至今已三年了。 我是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退休教授,老伴吴钧是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退休教授。三年的西部高校支教生活,使我们感到很充实、很快乐。尽管已近古稀之年,但退休后仍能在熟...
发表时间:2024-12-16

脚下踩泥土,心中有涟漪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未曾想过,一段暑期社会调研之后,我开始理解这句话的内涵:脚踏泥土,方可知晓前路漫漫;上下求索,才能激起心中涟漪。青年人要读万卷书,更要深耕大地,上好以乡土为课本的“大思政课”。 去年暑假,作为党支部委员,作为新传专业的研究生,我们前往潍坊市洼里村和王家庄子村开...
发表时间:2024-12-16

五十年的聚会
感谢同学们在这个色彩最丰富的季节里,跋山涉水、荣归母校,来参加这个五十年的聚会。 这让我不禁感叹,五十年,半个世纪,弹指一挥间。五十年前,大家就是在这里分手,各自奔赴国家最需要的地方。五十年后的今天,大家怀着对母校、对同学割舍不断的情思,如约而至,重返校园。 漫步在校园里,看到熟悉的文史楼、晶体楼...
发表时间:2024-12-16

秋日漫步
可惜我文笔平平,写不出天工池水如画,吞吐三江 天空衔着秋叶的尾巴拥入画中 镜面下含满蔚蓝的思、皎白的梦、金色的欢愉 秋的扁舟摇曳在云上 树的心怀拥簇着太阳 雕刻一瞬晚风与霞光的相拥 可惜我文笔平平,写不出池边苍翠里的一棵傲然 秋杪琼枝,秋桐韵瑟 岁月的波澜在枝叶容表激荡 白蜡溢彩,雀羽流丹 醒目而浓烈的灿...
发表时间:2024-12-16

金秋的呢喃,献给大地的诗人
当秋风以它独有的笔触,在广袤的大地上勾勒出一幅幅金黄的画卷,我知晓那是金秋,它正以独有的方式,诉说着一个关于勤劳、关于生命和希望的故事。而我,一个曾在这片土地上留下浅浅足迹的旅人,愿以一颗细腻的心,去聆听、去感受、去书写这份来自田野深处的呢喃。 儿时记忆中的北方秋收,总是与清晨的凉意和黄昏的霞光相...
发表时间:2024-12-16

共有 160,054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跳转到:页  尾页   共有 10,671 页   当前第 328 页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版权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