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0月14日至11月6日,文学院举办“文心启航”研究生学术能力提升工作坊系列活动。本次活动分为“师者领航”与“学海问道”两大板块,邀请数十位资深教授、青年学者及行业专家担任主讲嘉宾,与新生展开交流。
工作坊活动覆盖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中文创意写作等八个专业方向,采用“经验分享+精准答疑”的互动模式开展。



在“师者领航”环节中,各领域专家结合自身治学经历,围绕学科发展、研究方法、论文写作与职业规划等维度倾囊相授。学科认知方面,专家们系统梳理了各专业的历史脉络、学术传统与前沿动态,帮助新生构建清晰的学科图景。韩清玉教授回顾了文艺美学学科的深厚积淀;岳立静教授深入解析了汉语言文字学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与学科优势;李开军教授则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与研究热点,有效增强了新生的专业认同与学术自信。在学术方法指导上,多位教师分享了学术科研技巧。杜泽逊教授鼓励学生在参与学术项目中探求真知;罗贻荣教授提出“切口小、挖掘深”的选题原则,强调创新意识与批判思维的重要性;叶杨曦副教授提醒学生恪守学术诚信,合理运用人工智能工具;刘占召教授则详细讲解了学术规范与论文发表的关键环节,为科研实践保驾护航。在职业规划环节,专家们结合当前就业形势提供了务实建议。陈硕副教授分享了学术时间规划与职业发展策略,史建国教授鼓励拓展跨学科技能、开辟“第二赛道”,《中国校园文学》副主编王昉博士则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解析能力素养要求,助力新生统筹学术研究与职业发展。


在“学海问道”环节中,同学们围绕论文选题、材料搜集、跨学科研究及就业方向等问题积极提问,教师一一细致解答,现场学术氛围浓厚,思维碰撞活跃。辅导员张洪刚全程参与,强调学术训练前置化的重要性,建议新生合理规划科研进度、积极探索个人发展方向,并表示学院将持续提供全方位支持。

文学院院长黄发有表示,“文心启航”工坊的核心价值在于为学生搭建高起点的学术训练平台,在学术起步阶段便播下“兴趣、规范、思考、热忱”的种子,是研究生培养机制的重要创新。文学院党委副书记王萌认为,教授们以平等求真之态与学生展开对话,使本次活动超越传统学术指导,成为一场“充满智慧与思辨的思政大课”,为同学们在学术启蒙与生涯规划方面提供了丰厚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