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山大学子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教育对外开放的决策部署,落实山东大学第十五次党代会工作部署,以“构建绿色国际生态系统”为总目标,打造“胸怀天下,融通中外”的国际交流合作新局面,在这个暑假交出了一份惊艳答卷。
一、境外行动:把中国智慧刻进世界坐标
探秘阿尔泰:用东方考古揭开文明奥秘
山东大学与阿尔泰国立大学联合考古队在俄罗斯阿尔泰地区完成了对比克墓群部分墓葬的考古发掘。考古队员历时半个多月,成功发掘3座比克墓群的巴泽雷克文化墓葬,并对出土青铜器、彩陶及骨骼样本进行了多学科研究。此次联合考古发掘不仅为巴泽雷克文化的研究提供新线索,还对两校在考古领域多学科合作研究的规划进行了长远设计,并进一步提升了山东大学在全球考古研究领域中的影响力。

奔赴山海:在千年学府探索无界学术
2025年暑期,山东大学共派出一校三地25个学院的57名学生赴牛津大学参加牛津展望计划项目。本项目由5大模块,20个领域,及90余种议题组成,课程涵盖政治-经济-哲学-法律、文学-语言-数字文化与传播学、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医学、商务-金融-管理等模块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和跨学科交流能力,国际化战略落实成果显著。

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科学专业本科生赴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暑期学校访学,深入体验国外教育教学模式,调研国内外教育模式的异同,期间与当地学生深入交流,有效拓展国际视野并增进跨文化理解,并参与动手实验室操作及小组讨论,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深度融合,让同学们接触到国际前沿的医学知识和研究成果,提升了专业素养,并在跨文化交流中锻炼了沟通能力和适应能力。

山东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研究生李冰清、张绍煊作为第一作者在第30届ACISP会议发表论文并作报告。ACISP会议聚焦信息安全与隐私领域理论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涵盖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隐私防护、密码学等方向。会议期间,参会学生通过主会场特邀报告、分会场专题研讨与论文汇报等多元化学术场景,与国际顶尖学者深度对话,为后续科研工作开拓了国际新视野。

文化互鉴:在舞台艺术中搭建交流纽带
2025年暑假,山东大学代表团一行访问泰国,参加“鲁声泰韵-庆祝中泰建交50周年音乐会”,揭牌“优质国际学生生源基地”,并访问朱拉隆功大学、玫瑰园中学等,通过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人文交流活动共庆中泰建交50周年。山东大学及泰国玫瑰园中学孔子课堂主动谋划组织了包括音乐会在内的一系列文化活动,通过艺术的纽带,文化的桥梁,切实推进中泰两国教育文化领域的深度交流,提升学校在泰国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
为配合中新建交35周年、中泰建交50周年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成立20周年等重要重要节点,在学校的精心组织下,经与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三国合作机构的共同策划和筹备,山东大学民乐团一行在3个国家开展艺术巡演活动,历时8天,先后举办3次大型演出,2次音乐交流活动,并访问了包括大中小学和艺术机构在内的多家单位,为现场千余名观众带来了一场充满音色之美、和合之美的音乐盛宴。该系列活动以语言为媒,架设文明交流互鉴桥梁,为推进中新两国民心相通作出积极贡献。
二、在地国际化:把世界美好搬进山大校园
各美其美:在青年交流中实现天下大同
2025年暑假,山东大学举办“仁脉相承 守护和平”主题活动启动仪式暨中韩青年大联欢活动,推动中韩青年学子勇担守护和平、共享发展的时代重任,在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大业中释放青春的激情与力量。两国青年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对两国文化交流的感悟,表达了深化友谊、共促和平的共同心愿,通过未来持续交流合作,共同履行守护和平的国际责任,构建以和平为基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支持下,山东大学举办2025年暑期“汉语桥”多国青年学生来华夏令营。来自法国布列塔尼孔子学院、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贝尔格莱德孔子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韩国忠南大学孔子学院的百余名师生相聚山大,通过沉浸式汉语学习和多元文化浸濡,共同开启一场语言文化体验之旅。外国学员通过本次夏令营真切体会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蓬勃活力和经济科技进步的卓越成果,回国后将积极分享在中国的难忘经历,成为促进交流增进友谊的使者,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的中国。活动充分发挥学科及专业优势,在“留学中国”品牌和能力建设方面成效显著。
山东大学成功举办第二期美国蓝天大学生夏令营、知行中国——中美高校学生领袖学院项目夏令营、“2025CTF山东大学中美音乐夏令营”结营音乐会等系列活动,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中美青年交流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未来之桥”中美青年交流计划。来自美国犹他州等高校的青年学生参加了中国语言文化沉浸式学习,近距离体验中国魅力,亲身感知中国发展脉动。本次夏令营是山东大学深入实施“5年5万”项目以及“游学中国”品牌项目的重要实践,通过沉浸式、多维度的课程体验,学员们不仅深入探寻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结晶,更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活动进一步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增进两国青少年之间的友好情谊。


山东大学与日本长崎大学和韩国成均馆大学合作举办2025年度“亚洲校园”混合交换项目国际暑期夏令营,来自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齐鲁交通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11名学生,韩国成均馆大学的14名学生,日本长崎大学的10名学生,以及老挝国立大学的2名学生参与此次活动。该项目在“亚洲校园”项目基础上,继续深化教育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依托中日韩国际联合实验室,继续推进学生互派与教师科研发展、中外文化交流拓展走深走实。


跨界融合:在暑期学校中赋能师生发展
山东大学2025年暑期学校近日在济南、青岛、威海一校三地落幕。本届暑期学校自启动以来,持续深化国际化、精品化的办学特色,通过引进国际顶尖师资打造学术前沿课程,整合校内优质教育资源开发跨学科交叉融合课程,创新全面发展教育模式,深化科教产教融合培育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拓展多元化专业发展路径,着力构建涵盖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学术交流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多层次暑期课程体系,为山大学子提供更具深度和广度的暑期学习体验,全面助力卓越人才培养。暑期学校始终扎根齐鲁、放眼全球,依托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深厚底蕴与一校三地协同优势,不断提高暑期学校影响力和师生参与度,为山东大学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开放办学协同育人、拓展国际校际交流,加强校企合作创新注入新动能。

山东大学考古学院(文化遗产研究院)、文化遗产研究院和山东大学博物馆成功举办山东大学第二届国际暑期学校加拿大留学中国项目、中外研究生考古论坛等系列活动。活动不仅深化了中加学术纽带,巩固了与加拿大顶尖学府及博物馆的伙伴关系,为未来实质性合作奠定基础;更促进了中加两国青年学者在共同学习、实践与生活中的深入交流,增进了跨文化理解与相互尊重。同时,项目通过“课堂讲授+实验室参访+学术会议旁听+文化遗产考察”的多元沉浸式体验模式,立体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成就,为加拿大青年学子打开了一扇深度了解中国的窗口,是推动中外文明平等对话、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成功实践。

山大口腔2025年暑期学校海外师资项目暨研究生口腔医学前沿进展高端学术论坛成功举办。活动期间,学院(医院)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邀请来自美国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美国埃默里大学等高校的多名海外专家学者授课,围绕口腔医学、材料学及学科交叉最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开展系统深入的学术研讨,开拓了学院师生在专业领域的全球化视野。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举办“倍半硅氧烷化学的创新与未来”国际会议暨暑期学校。会议以“前沿突破——倍半硅氧烷的多维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吸引了海内外50余家高校和企业的120余名代表参会,其中包括来自美国、法国、日本、波兰、韩国、俄罗斯、白俄罗斯、泰国等10余个国家的50余名国际代表,持续推动国际化背景下的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实践,搭建“在地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推动学校与海内外研究机构间的深入交流与合作。

三、青年担当,全球胜任力DNA解码
青年计划:在国际平台中培养本土人才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选派的优秀学子赴香港理工大学参加“丝路翱翔青年领袖计划——第二届大学生服务领导力发展研习营”。本次活动通过系统课程、实践参访、辩论研讨等多元形式,搭建了山大学子与国际优秀青年交流的重要平台,彰显山大青春力量。此次研习营为山大学子提供国际化平台,助力学子以全球视野践行服务理念,为社会发展贡献青年力量,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添砖加瓦。

跨国行动:在国际合作中应对全球危机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与法国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联合主办“绿领未来”暑期研学项目。活动期间,来自法国奥尔良大学、法国勒阿弗尔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法国国家农业食品与环境研究院等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围绕气候变化、绿色能源、土壤与地下水修复、绿色农业等主题,带来精彩纷呈的前沿学术讲座及实践课程。该项目以环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议题,为两校学生搭建了深度交流、互学互鉴的高水平国际化平台,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国际视野与跨文化沟通能力,进一步夯实了山东大学与法国合作院校在环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基础,为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环境领域“绿领”人才积累了宝贵经验。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和山东大学风险治理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共同举办“城市安全韧性与创新”国际暑期学校,来自中国、韩国、日本、南非、印度、俄罗斯等国多所大学的近30名本科生和硕博研究生参加本次活动。暑期学校通过跨学科课程讲授、跨文化讨论、沉浸式参观体验等多元方式,搭建了青年学生交流平台。参与同学倡导建立了“青年气候韧性与减防灾协作网络”,发表了《青年气候变化应对与减防灾协作青岛宣言》,推动成立由山东大学、韩国延世大学、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共同发起的亚洲气候韧性和减防灾学术合作网络,携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共同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结语
正如山东大学第十五次党代会上所强调的:“要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这些青春故事,正是山东大学积极响应《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战略部署,服务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格局建设,打造教育强国山大样板的最美缩影。下一步,山东大学将持续优化合作布局,培育开放新动能,打造开放新高地,全力开创“更高质量、更深层次、更具效能”的国际交流合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