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为深化校地交流合作,理清区域文化脉络,助力文化遗产保护,8月13日至16日,历史学院、考古学院“虞舜文迹”团队赴山西永济开展考察调研活动,历史学院与考古学院党委书记刘军参加调研活动。
聚焦遗址:考古视角下的实地勘察
团队先后走访了普救寺、鹳雀楼、蒲津渡遗址及蒲州故城遗址博物馆。在普救寺,师生们对寺院的建筑布局、历史沿革进行了实地勘察,重点探讨了《西厢记》故事所依托的唐代寺院物质文化背景。在鹳雀楼遗址及复建区域,现场感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千古诗意,结合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分析其历史地理位置、建筑形制特点。团队重点调研了蒲津渡遗址及蒲州故城遗址博物馆,详细考察了唐代开元铁牛、铁人等大型铸铁文物群,深入分析其历史背景、铸造工艺技术特点,重点关注了铁器文物的科技检测、腐蚀机理研究与现代修复保护技术的应用实践。

深化合作:学术交流助力区域考古
团队受邀参加“才聚蒲坂,智汇永济”产才融合助力高质量发展暨2025年“永济人才周”启动仪式,刘军代表学院致辞,重点阐述了学校考古学科发展的脉络、科研平台的搭建、特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等内容,期待和蒲津渡与蒲州故城文物保护研究所在考古研究、文物保护、文物活化利用等领域持续深化合作。仪式上,考古学院和蒲津渡与蒲州故城文物保护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

启动仪式结束后,团队参加“永济人才周”新兴旅游强市产才融合精准对接会议,围绕永济文化遗存的考古勘探与学术研究规划、重点文物(特别是大型铁器群)的长期保护策略、依托教学实践基地深化校地合作等议题深入交流。期间,刘军和蒲津渡与蒲州故城文物保护研究所负责人张朝阳共同为“考古教学实践基地”揭牌。
溯源探微:区域文化脉络的考古学观察
调研团前往五老峰国家森林公园,考察文化记忆的物质载体与地理环境,分析自然景观与早期宗教、哲学思想传播可能存在的互动关系。队员们实地走访伍姓湖湿地公园,调研其历史起源与生态环境治理,并追忆当地抗日英雄的英勇事迹。在永济市博物馆,团队系统参观了馆藏的当地出土文物,重点了解了黄河中游地区(永济段)的考古学文化序列、重要遗址发现以及地方历史文物的保护展示工作。最后,调研团前往尧王台民居古街与尧王台遗址,系统考察不同形制的山西地方民居建筑特色,实地评估了尧王台相关传说遗迹的现存状态、保护措施及其在史前文化研究中的潜在价值与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