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简报(第四十三期)

发布日期:2023-08-31   浏览量:>  

以主题教育实际成效推动考古学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历史文化学院、文化遗产研究院和博物馆(简称“两院一馆”)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将主题教育开展与考古学科高质量发展有机融合,以“问题树”思维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推进重点工作,切实把理论学习和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两院一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路和系统举措,以主题教育实际成效推动考古学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用好“金钥匙”,以理论学习夯实知信行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考古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中共中央政治局两次集体学习考古学有关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就考古学发表系列重要论述,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两院一馆”领导班子带领全体教职工不断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在历史深度、时代广度和内涵厚度中,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融会贯通,在“探寻文明根脉、筑牢自信根基”的叙述和逻辑中,用 “金钥匙”超前布局、应对变局、开拓新境界;坚持系统观念和问题导向,不断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效。

聚焦“问题树”,以调查研究找准关键性问题

坚持“奔着问题去,带着问题学”,围绕推动考古学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以“问题树”思维开展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在上下协同、整体推进中不断迭代,持续统一思想认识、厘清内在逻辑、把握问题症结,明确制约“两院一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两院一馆”就济南、青岛两地一体发展、学科特色凝练等问题开展问卷调研和座谈调研;先后赴国家文物局等调研重大科研平台建设规划,赴四川大学调研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和经验,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调研党建工作和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赴兰州大学调研学科建设特别是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赴三星堆遗址调研顶尖级多学科交叉团队建设经验,赴良渚遗址调研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实施情况。在深入调研中促进理论“消化”、理解“深化”、学用“转化”,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制约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不断迭代形成“问题树”体系,为实现考古学科“系统性变革与整体性提升”提出主干问题,在党建引领、铸魂育人、国家高水平科研平台搭建、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等方面列出枝叶问题和衍生问题清单。

下好“一盘棋”,以系统观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考古学科作为山东大学一流学科的支撑学科,实现“出尖出峰”和“创新引领”,必须在“大平台、大先生、大成果”上取得新突破,走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道路,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要以“系统观念”聚焦学科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问题,从解决基础性、关键性问题入手,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攻坚克难,创新发展,在以下几方面明确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

一是固本培元,全面加强党建引领。坚持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作为“总钥匙”“金钥匙”,破解考古学发展的瓶颈性、关键性问题,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考古学科高质量发展。其中一个重要举措是将济南、青岛两地考古党支部合二为一,从组织架构上促进融合发展和一体发展。打通基层党建“最后一公里”,把流动党支部扎根在考古一线工地上,让考古现场成为锻炼党性的战场,脚踏实地立新功。流动党支部坚持“为国考古、为党育人、坚守考古一线、助力文明探源”,将理论学习摆在首位,通过完善学习机制、创新学习形式、充实学习内容等,确保学有重点、学有亮点、学有突破点。将学科交叉合作融入考古学研究和历史叙事体系,加强协同联动和一体推进,坚持守正创新,为擦亮“山大考古”品牌贡献力量。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与多家单位的党委、党支部联合开展丰富多样的调研考察、主题党日和党团共建活动,传递公众考古理念,以考古服务社会。在活化文化遗产的同时,努力使考古工地成为集考古发掘、爱国主义教育、科学知识传播、文化自信心培养等为一体的社会教育基地,并使其逐步成为引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文化“两创”的特色阵地。

二是筑牢根基,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加大“考古+”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2.0(吴金鼎班)建设力度,发挥济青两地办学优势,实行“跨校园培养”;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实践“本硕博贯通式、超常规、定向式拔尖人才培养”,加快培养一批支撑考古核心技术突破的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持续深化“课堂-田野-实验室”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功能,推动建设“焦家国际考古基地”等高水平实习基地;聚焦“培根铸魂、启智增慧”,加快编写出版体现中华文明精神的“考古系列教材”。推出“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暑期学校系列活动,吸引了来自国内外多所高校的优秀学生报名参与,活动聚焦文博行业最新动态和先进理念,通过开设系列讲座、学术交流、国际视野、实践参与等多个模块,推动古代文明的传承与保护,凝聚考古学科特色优势,为宣传中华文明和山东大学的发展贡献新的力量。在系列讲座和学术交流方面,多位考古学家和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受邀进行学术报告,主题涵盖了考古学史、文物科技分析与保护、人类演化、水下考古、美术考古等多个研究领域,通过分享前沿研究成果,引领参与者深入了解文明源起和传承之道。

三是围绕中心,打造学术创新高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学校组织庆祝山东大学考古专业创建50周年大会,赓续优良传统,凝心聚力促发展。结合全国考古工作会议以及多场配套学术会议活动,承办“科技考古论坛”,明确以“深度融合,创新引领”作为论坛主题,国内外18位专家学者围绕科技考古学科发展、动物考古、植物考古、环境考古、地学考古、文物保护、考古材料研究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交流,为总结交流科技考古的最新进展和实践探索,推动考古领域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和科技考古的理论方法创新提供了契机。今年3月,山东大学科技考古获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全国仅有2家考古实验室入选;与北京大学联合申报的“考古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进入科技部交叉类候选名单;黄河下游地区最早史前城址——焦家遗址与殷墟、三星堆等同台,入围“何以文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数字大展“十大遗址”。山东大学考古学科坚持在大平台、大项目基础上打造高水平人才聚集地和学术创新高地,努力形成战略性团队合力,充分发挥田野考古和科技考古优势,打造“海岱文化与齐鲁文明”历史品牌,从文化和历史视角讲好“文明故事”“黄河故事”。坚持在“大平台、大先生、大成果”上取得新突破,走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道路,努力实现“出尖出峰”和“创新引领”,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四是胸怀天下,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持续加强“环境与社会考古”学科引智基地和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进一步拓展赴肯尼亚、法国、沙特阿拉伯等涉外考古项目,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与山大学者持续近三十年保持合作研究的耶鲁大学人类学系主任文德安(Anne Underhill)教授受聘山东大学荣誉教授,在日照地区进行龙山文化陶器合作研究。开展“海外师资课程”暑期系列活动,来自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南加州大学、伦敦大学考陶尔德美术学院、莱顿大学等全球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学者开展课程讲授和学术交流。通过学术交流、文化传承和社会参与的有机结合,山东大学考古学科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更加高效创新的精神,为推动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五是紧抓机遇,夯实实验室建设。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山东大学考古学科紧抓考古科学发展的时代机遇,深入推动考古实验群建设。现已建成全国高校规模最大、体系最为完备、设备最为完善、人才储备最为雄厚的考古实验室群,济南、青岛两地实验室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已建成人类演化、植物考古、动物考古、分子考古、沉积学、陶瓷考古、石器考古、冶金考古、海洋考古、文物保护、模拟数字考古和实验室考古等近20个考古实验室。考古实验室群拥有高分辨率扫描电镜、傅里叶显微红外光谱仪、同位素比率质谱仪、拉曼光谱仪、3D超景深显微镜、高通量微流体实时荧光PCR系统等大型仪器,硬件设施方面在国内考古学科中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实验室平台建设成绩卓越,2016年获批“教育部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020年获批“山东省文化遗产保护与科技考古重点实验室”,2023年获批“教育部科技考古重点实验室”“国家文物局古环境重建与生业考古重点科研基地”。

六是系统构建,促进融合贯通发展。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融合发展和一体发展战略,从机构设置、体制机制方面推进校内不同学科、不同校区的深度交叉融合,创新管理,协同攻关,增强融通合力,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坚持系统观念,聚焦学科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问题,从解决基础性、关键性问题入手,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攻坚克难,创新发展。近年来,考古学科逐渐形成优良的科研教学生态,体制机制保障持续强化。下一步将继续完善“课堂-田野-实验室(博物馆)”三位一体教育教学体系,围绕重大历史问题总体安排,深入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探索政教学研用融合新模式,力争在服务文化强国战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研究中作出创新性贡献。

立足新发展阶段,山大考古将持续通过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化构建“田野考古为根基、聚落考古为引领、科技考古为支撑”的研究体系,推动考古学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中国考古事业贡献“山大力量”,为加快建设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世界一流大学添砖加瓦。

责任编辑:傅振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