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2月24至26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辩杯”进行了为期3天的8场初赛。2010级1班、5班等8个班级脱颖而出,获得晋级复赛的资格。
本次大赛由材料学院学生会骨干和电气学院辩论精英担任评委,评审严格公正,令人信服。辩题均来自社会热点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全新的辩题对辩手们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随之而来的是新想法与新理念带给评委与观众的心灵冲击。
真情与理性的较量
好的辩论赛,至关重要的就是矛盾的树立。此次辩论赛中多次出现一方辩手抓住当今社会中呼声越来越高的人性化及平等、自由等问题进行论述,以求在情感上战胜对方。
其中,在“铁道部新售票办法利大还是弊大”的辩论赛中,反方2010级1班抓住新制度不仅没有解决农民工买票难的问题,甚至将不懂现代化设备操作的农民工朋友们拒之千里,在当今拥有近三亿农民工之多的中国社会推行这种制度,从人性化的角度说难以服人。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辞,打动了评委以及观众,最后战胜了对手2011级4班。
理想与现实的判决
在“材辩杯”的现场,辩手们引经据典,不断进行着思想上的碰撞。在“现代社会更需要全才还是专才”的辩论中,正方2011级6班举出稀世巨才达芬奇的例子,论证全才在当今社会中备受重用,聘用全才可以节省劳动力、增加创造性,如今大学专业数量减少、通识核心课增加,也迎合了社会上需要全才这个需求。反方2010级3班的辩手却重在抨击对方把全才神化的思想,认为社会上难有全才,真正的成功需要通过专才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及实践来实现。
法制与自由的针锋
因为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一些举措在倡导或实施中难免会让不法商贩钻空子,使人民的权益受到伤害。在“网络实名制利大还是弊大”以及“大学生兼职利大还是弊大”的两场辩论中,辩手们巧妙抓住这一点,展开激烈的争论。
在“网络实名制利大还是弊大”的辩论中,作为反方的2010级2班对阵2011级卓越2班。当正方辩手紧紧抓住当今网络没有保障信息安全、名誉权等法律条文这一弊端而强调实行实名制的好处,反方毫不示弱地进行了反驳,他们利用网络提供了言论自由平台这一广得人心的优势,呼吁大家保护这个珍贵的交流场所不被实名制的枷锁束缚。
在题为“大学生兼职利大还是弊大”的辩论赛中,反方2011级5班,紧扣大学生社会经验浅、法律意识淡薄的特点,结合《劳动保护法》的不完善性提出观点,否认正方“利大于弊”这一说辞。但正方2011级卓越一班马上提出,虽然没有专门法律的保护,但是《民法》以及《合同法》的规定是可以保障大学生权益的,况且大学生兼职更多的是自身的主观选择,而非强制,自由的选择权有效防止了不幸的发生。
技巧与思维的火花
本次“材辩杯”初赛的优胜者多为2010级队伍。评委团认为,2011级辩手因缺乏实战经验,没有注意辩论赛场上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也因此错过了很多机会。辩论赛是思维与技巧的火花,同学们在展开快捷思维的同时,还要善用技巧。“材辩杯”的举办对材料学院学子来说是一次珍贵的历练。辩论赛很好地展现了学院学子卓越的口才,思辨的精神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