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鲁韵颂”调研团队开展问卷调查活动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12年06月25日

  [本站讯]6月22日,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鲁韵颂”山东传统戏曲调研团队在济南市泉城公园、泉城广场、省科技馆等地点进行了问卷调查。此项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随机调查的方式搜集民意,经过问卷回收、数据整理和信息整合后,初步了解济南市区民众在戏曲方面的文化消遣和消费选择情况,进而从整体上估计山东传统戏曲在市区民众文化生活中的角色地位。
  该问卷题目是由团队成员经过讨论并请教指导老师最终形成的,有两大板块:第一板块主要为获取现实数据,第二板块是为获取市民的主观看法,内容涉及调查对象在传统戏曲方面的文化消遣选择和偏好、对当下山东传统戏曲不流行现状的个人看法、关于传统戏曲如何保存与发展的个人观点等等。问卷立足于社会实情,并有一定理论层次的挖掘,希望发现和了解更多值得关注的问题,这也是该团队不懈努力的源泉。问卷过程中,团队成员顶着高温烈日、不言辛苦,虽然有遇到被拒绝、误解或者遭驱逐的经历,但是在数个小时的坚持后,最终完成了100份问卷,并且涉及0~20、21~40、41~60、61岁及以上各年龄层次。
  对问卷第一部分的信息进行整理,队员发现:只有12%的调查对象在日常影视文化娱乐方面选择观看戏曲节目,绝大多数调查对象明确表态“不喜欢传统戏曲”;在选择观看戏曲节目的调查对象中,又以41~60岁的中老年人占多数,并且这些调查对象表示自己并非戏迷或者票友,也极少甚至未曾去戏院、剧场看过戏;当问卷问及“您一年愿意花多少钱购买戏曲影碟或者去剧院看戏”时,95%以上的调查对象都是一致选择:100元以下,只有极个别调查对象选择了“100~300元”;在“你喜欢哪些剧种”这一问中,40%的调查对象选择京剧,26%选择黄梅戏,而作为山东特色的传统戏曲吕剧,却只有10%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它。经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总体来看,戏曲在济南市民文化生活中并不受欢迎,比较令人欣慰的是部分中老年朋友对它们还持有一定 “热度”,戏曲欣赏在年龄段中有一个断层;具有山东特色的传统戏曲不但没有一个良好的消费市场,连作为一种文化消遣都极少被人选择和享受。对于问卷的第二部分,信息整合的结果是:34%的调查对象认为山东传统戏曲在当下不流行的原因是“唱词听不懂”,24%认为是“内容陈旧,没新鲜感”,14%认为是“宣传不够,没形成知名戏种”等;50%以上的调查对象十分赞同戏曲需要注入“现代题材”这一血液;关于戏曲保存与发展最为基础的问题,38%的调查对象认为要进行“戏曲改革”,30%的认为是“政府支持”,26%认为是“市场发展”,22%认为在于“演员传承”,18%认为要进行“剧本创作”,当然大多数调查对象在这一问题上持多个观点;针对“山东传统戏曲的发展应该依靠什么”的问题,近40%的调查对象觉得应该依靠“普通群众的自觉喜爱和传承”,30%认为需要“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有一部分认为需要依靠教育或者文化产业的发展。由此可知,当下济南市民对山东传统戏曲并非不关心,对于它们现在的不流行、受冷淡现状也并非无忧心;大多数人之所以不喜欢山东传统戏曲是因为它们太过于传统,而不管什么时代的人,对于文化消遣的选择总是不会回避新鲜感的;创作新的剧本、加入现代题材,以旧瓶装新酒进行戏曲改革,是多数人的真实想法。在扮演配角甚至是串场的当下,山东传统戏曲要获得良好的发展,离不开普通群众的自觉传承。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郑裕倩    责任编辑:彩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