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数之源”实践团队采访冯俊娥教授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12年07月04日

  [本站讯]7月2日,数学学院“数之源”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中心校区采访了数学学院控制与系统科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冯俊娥,采访内容主要涉及大学生活、中外学习模式以及学习兴趣等方面的问题。
  采访伊始,冯俊娥就跟大家强调,在大学中,兴趣很重要。她说,以前的大学人数较少,老师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教学生,学生又有一定的兴趣,就进步得比较快。但现在社会快速发展,对科研要求的提高,再加上学生数量的增加,让教师们有些力不从心,此时,兴趣就会使一些人脱颖而出。采访期间,冯俊娥回顾了自己上大学时的生活:整天泡在自习室里不停地做题,尽管非常辛苦,但她是一个有耐力的人,自己选择的路就会坚持走下去并认认真真地去做。她说自己在中学时每解决一个数学难题都很兴奋,于是大学便选择了数学专业。但大学数学不像中学数学那么简单,所以一定要打好基础,她还针对某些大学生因为部分基础课简单就不愿学的现象说了自己的看法——“一道题就算简单,你也要认真去做,想一想你是否能给出它的全部解法。并且学得再高也要有基础,所以一定不要轻视基础课的学习。”
  冯俊娥曾于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作为国家留学基金访问学者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事为期一年的博士后研究。在采访中,队员们特意询问她对钱学森之问的看法。她说,在中国,教育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因为父辈母辈都是吃过苦的人,在他们心中兴趣已经不再重要了,重要的还是谋生。中国学生从小就有很多束缚,孩子们想的更多的是为父母学习,为老师学习,他们想跳出已经设定的框子需要勇气。而在美国,人们生活有保障,无后顾之忧,他们想的就是对自己负责,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她强调尽管现在我们仍比较看重成绩,尽管有人更擅长考试,但是若干年以后,能力强的人还是会脱颖而出,所以冯俊娥鼓励学生多实践、多尝试,在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同时她认为出国是一种很好的经历,可以拓宽视野和人生——“经历,才会无悔。”
  本次访谈活动进行了近1个小时,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冯俊娥谦虚诚恳、认真做事的态度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队员们从冯俊娥身上得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供稿单位:数学学院     作者:徐玲凤 黄乃鑫    责任编辑: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