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眼下,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关注。为进一步科学认识食品安全,7月8至9日,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赵长峰副教授在知新楼作了题为“食品安全与公众健康”的系列讲座。该讲座分八大专题,阐述了有关食品安全的历史背景、概念、现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科学知识内容,引导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剖析食品安全问题。
赵长峰副教授对食品安全问题从食物中的有毒物质及来源、对食物无害性的理性认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他提出,食品中的有毒物质包括天然毒物如河豚鱼中的河豚毒素和污染毒物如农药、有害金属等,这些都与食品的无害性相关并进而影响到公众健康。每一个消费者都希望确保自己吃的食品无毒无害,但这会陷入对这一问题认识上的误区。因此对待食品无害性的理解应持有客观态度。老师强调,要求食品绝对安全是不可能的,社会各界的共同职责和任务就是把食品无害性控制在相对安全的范围内。因而,为使公众避免遭受危害、减轻心理压力,就必须大力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时公布科学信息。赵长峰副教授说,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机制,它由科技工作者制定并完成,而相应的风险信息交流不仅涉及评估专家、政府官员等风险管理者,还涉及媒体、消费者、食品生产经营者、行业协会等。也就是说,风险信息需要在更广大的范围内进行交流。此外,他还就食源性疾病及食品营养性等问题进行了简要解释。最后,赵长峰副教授提到了促进身体健康的营养措施和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律规定。他说,如今广大公众已大大提高了营养健康意识,广大公众完全可以通过个人的自觉行动来亲身感知食品的营养功效。然而,要保证食品无害且具有营养价值并非易事,切合实际的监督和管理是世界各国政府一直探讨的课题。我国也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确保食品安全,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定能得到显著改善。
本系列讲座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充分体现了暑期学校“研究型”的定位,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同时也鼓励同学们关注时事。
赵长峰,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副所长,山东大学卫生分析测试中心保健食品功能检验室主任,兼任中国营养学会营养教育与科普干事、山东营养学会理事、山东营养学会营养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科技咨询与评审专家、山东省食品安全专家等。多年从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预防医学、临床营养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