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7月14至15日,“筑梦”实践团队甘肃分队来到张掖市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古建筑考察工作。队员们结合河西走廊的历史背景、2000多年来的改革变迁对这个古丝绸之路重镇的古建筑以走访的形式进行了深入调查。
张掖市对城市的规划主旨是建设宜居宜游的金张掖,马路两侧随处可见此类的宣传标语。“宜居宜游”是对现代化城市生活和历史文明珍宝的高度融合,“筑梦”在调查中已经看到了相应规划产生的初步成果。而在这种规划中古建筑作为历史财产极为重要的部分,它的现状可以分为以下两种:一是将其作为市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二是以之为中心建设旅游景区。
第一类以木塔和镇远楼为主。它们在楼房、广场之间与自在来往的市民共同组成了“居”的部分。木塔的前方是木塔广场,广场边围绕的是仿古长廊。人们在广场散步或是倚在长廊栏杆上阅读、小憩,木塔在一边高耸伫立,与人群相映成趣。而镇远楼则位于张掖市中心,来自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车辆在这交汇点周围呼啸而过。路边也有相应的仿古凉亭,队员与乘凉的市民聊天了解情况,人们纷纷表示对这种配合老建筑修起来的仿古建筑并不反感,它看起来和谐而且很方便大家的生活。第二类以大佛寺和马蹄寺石窟为主。它们分别与周围的景点共同形成了各自的景区,组成了“游”的部分。古建筑历尽百年毁坏严重,大佛寺寺身的彩绘已基本脱落,而马蹄寺石窟内的众多佛像大部分只余底座。在这种情况下,旅游资源的开发吸引来自各地的游人,势必会带来更多人为因素对古建筑的破坏。但在景区规划中规划者积极增加了如大佛寺禅院等相应的管理委员会,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表示市民及旅游者非常配合工作,对古建的维护效果可观。
在张掖的考查过程中,“筑梦”实践团队的队员们拿着手中的资料,亲身实地的记录了考察对象的真实现状,并且通过市民、旅游管理部门负责人、景区保安等各色人群解决了很多疑问,收获颇丰。张掖对古建筑的规划管理已初见成效,但不可否认还存在很多问题:仿古建筑遍及市内是否会消弱人们对古建筑的尊重?旅游产业的开发对古建筑是好是坏?这些都需要“筑梦”结合更多实例进行深入探讨。“筑梦”的脚步在继续,期待他们的下一站。
【供稿单位:土建学院 作者:佟巧一 责任编辑:艺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