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7月16日至19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功举办“暑期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此次活动由学术讲座和参观考察两部分组成,主要面向环境学院大三优秀学生,旨在通过暑期学校这一教学平台开放学术资源、加强人才培养。
开放化教学平台,与国际接轨
目前国内高校的暑期学校均借鉴欧美大学学期制度经验建立的,利用暑期集中开设课程,向学生开放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利用假期充分参与学术活动。山东大学的暑期学校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致力于打造开放化的教学平台,向学生开放多层次、多元化、多方面的学术资源,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增强人才培养模式的活力。
此次环境学院举办“暑期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秉承开放化教学原则,不仅向山大本校本科学生开放,也欢迎外校交流生和旁听生的参与。在几次讲座上,我们可以看到济南高校研究生认真听讲的身影,也可以听到来自重庆大学的交流生的精彩发言。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们共同投入到学术活动中,相互交流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了暑期学校教学优势的发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山东大学暑期学校日益开放进步、与国际化接轨的重要表现,也是暑期学校发展迈出的极为关键的一步。
与名师接触交流,培养研究型人才
山大暑期学校能够持续开办并发展,得益于精品化课程的开设和优秀教学队伍的支持。此次环境学院的“暑期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开设了丰富多样的优质课程,内容囊括了学科发展史、基础学术探讨和先进研究成果,并邀请到了王文兴院士、高宝玉教授、崔兆杰教授等多位名师,给学生们带来个性化的专业解读,与学生们进行互动性的讨论交流。
与名师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激发了校内外学生的参与热情,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开阔视野、接受学术滋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们发散了思维、创新了知识结构,为进行高端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储备高质量人才、注入教学研究的新鲜血液做出了大胆探索。
环境学院的“暑期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已经顺利结束,但暑期学校“打造开放化教学平台,培养研究型学术人才”的尝试仍在继续推进。随着各种学术活动和精品课程的不断开展,2012年的暑期学校必能在开放化和研究型等各个方面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