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白衣的使命赴齐鲁医院实践团召开动员会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12年07月19日

  [本站讯]近日,为近距离了解在职医生的职业观与日常的工作状况,由山东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同学组成的“白衣的使命”社会实践团队赴齐鲁医院干部保健科(老年病科)开展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活动。7月17日,齐鲁医院副院长高海青,病房医疗组长、实践队带教老师与“白衣的使命”社会实践队队员召开了动员会。  
  在动员会上,队长刘磊首先向高海青教授说明了本次社会实践的目的和活动内容。高海青肯定了团队社会实践的主题,鼓励队员们认真实践下去,保健科将给予最大的指导与帮助。随后畅谈了自己从医多年来的切身感受,他说:“大家入学时选择学医,都是抱着成为一个好医生的愿望的。然而,社会上有不少关于医患关系的负面报道,你们心中的困惑也是可以理解的。”当提到为何医疗水平明显提高而病人仍旧有诸多不满之处时,他谈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病人的健康知识水平提高,而医生的诊疗水平的提高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第二是医生与病人沟通的重要性并未被有些医生意识到。他以瑞典医生为例,解释了与病人交流时间的重要性,交流有助于医生更全面的了解病人的病情;第三是社会环境的问题。社会上有不少报道是对医生不利的,其中有很多是由于对医生的不理解造成的偏见。他希望通过接下来几天的实践,队员们跟随医生查房、上下班,真正了解医生一天24小时都在干什么,了解医生对于职业的付出。高教授还讲述了75岁高龄的潘秀荣教授凌晨四点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带病抢救患者的感人事迹。不久前,凌晨四点潘教授接到干部保健病房的电话,值班医生就某个抢救患者的病情想请教潘教授,潘教授二话没说就急忙赶往病房,就在赶往病房途中潘教授突感胸前区一阵闷痛,自知心绞痛又犯了,可潘教授并没有放缓迈向医院的步伐,而是在第一时间赶到病房,及时组织、指导抢救工作,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整个抢救过程,潘教授没向其他人提及自己的病情,而是在三天之后因自己的病情加重不得不安装冠脉支架时才向手术医生提及三天前自己在参加抢救病人的过程中心绞痛发作的过程。高教授动情地说:“我院有那么多知名医生常年默默无闻地‘长’在医院,媒体并没有‘发现’,这说明了什么?值得思考!”。
  高教授40分钟的讲话让每位队员都获益匪浅。医生要德才兼备,以德为主,而这种“德性”要从开始学医时就培养。高教授对“白衣的使命”实践队给予了很高的期望,他还详细安排了实践队的活动内容,并指派责任心强、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具体带教。
  干部保健科(老年病科)给队员们提供了一次近距离接触医生工作的好机会,队员们一致认为,这次机会来之不易,纷纷表示将在接下来的实践中好好珍惜,在不打扰医生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争取收获更多。

\ \


【供稿单位:生命学院     作者:赵雅境    责任编辑:艺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