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炎炎七月将尽,2012年山东大学暑期学校的各门课程也接近尾声。虽然暑期学校只有短短的一个月,但是却充分体现出了山东大学“崇实求新”的校风。“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暑期学校的课程设置不断追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实践检验理论正确与否。创新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在这近三十天的时间里,暑期学校六大板块也在不断追求教学模式的创新,让同学们获得了不同寻常的求知体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智者不袭常。暑期学校开办的近十年时间里,在沿袭办学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教学模式的创新,活化课堂、创新教学,促进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构建激励、互动、创新的教学模式。
在第三届国际英语口语强化夏令营举办期间,来自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九名外籍教师各展所长,为学员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语言文化盛宴。在这种全新的浸泡式学习模式下,教学场地不拘泥于一室之内。同学们拿起DV,走进芙蓉街,有模有样地介绍起济南的名吃与胜景;选一个好天气,择一处好场景,用光影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在熟悉的地方发现新奇的景色;借助PPT,以美图为手段,上演节日与美食的诱惑。暑期夏令营通过短期密集的强化英语学习和实践练习,搭建学生英语水平提升平台以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诸多学院举办的各类学术讲座在这个如火七月为莘莘学子送来了一阵阵浓郁的学术之风:王文兴教授在环境科学学院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的现场所作的“大气环境科学问题与展望”专题报告,与在座学子探讨了环境问题并对未来大气环境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部高级研究员宋华琳在趵突泉校区“微生物与生物技术药物领域前沿发展与关键技术”研究生暑期学校药学专场所作的“中国药事法规概论”讲座以近年来各种药品召回事件为导索,评价了我国现行药品不良反应资料收集渠道尚不健全的问题及各地方性药品广告存在虚假夸大的现象,并谈到近年来互联网药品销售的可行性还有待商榷等一系列热门话题。这些讲座不仅关乎学术,更体现出学者们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讲座中,暑期学校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如是说。暑期学校素来重视手脑并用,在知识传授的前提下,注重能力培养,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学生们走上工作岗位、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在重点开放的实验室和工程训练中心里,同学们实战演练,充分利用学校搭建的科研平台,检验已知,求取新知。在微生物楼,开放实验“假单胞菌的基因工程改造”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此实验拟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对假单胞菌属微生物的乳酸代谢操纵子进行分子改造,构建获得用于多种高值化合物生产的重组菌株,然后综合运用发酵工程与生物催化技术原理,实现重组菌株在高值化合物生产中的应用,达到锻炼提高学生的相关实验技能和独立思考能力的目的。在千佛山校区进行的“激光熔覆层制备及微观组织分析”技能培训,旨在使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备出复合一定性能要求的激光熔覆层,并对其微观组织及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和分析。暑期学校提供多种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山东大学牢固确立这一观念,并在暑期学校中努力践行,更新办学理念,明确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条件建设,改进教学管理。相信山大这所百年老校将以更挺拔的姿态走向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