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7月14日至8月1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破晓之旅”社会实践团队就“济南市秸秆利用现状以及如何利用秸秆综合开发利用提高农民收入”这一课题进行了为期二十天的专题调研。活动中团队走访了山东省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可持续制造研究中心、济南市农业局、济南市周边村镇等地,并电话采访了多位济南市从事秸秆开发企业的负责人,收获颇丰。
此次调研以问卷调查和单独采访为主。团队在大沟涧村、石佛屯村、小饮马村、端庄村等村庄发放问卷15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37份。发放问卷的过程中,队员们也向村民发放了秸秆利用方式的宣传资料,收获了较大反响。随后,队员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并利用软件生成柱状图和饼状图,便于分析。经过对问卷的系统分析后,团队成员发现济南市农村目前秸秆主要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如雇用联合收割机器对作物收割的同时将秸秆二次粉碎直接返田(大部分的小麦秸秆),政府对于村民在这方面的支出有一定的资金补贴;水稻、玉米秸秆卖给来收购的个体或机构等等。团队将有关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并与之一起探索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此外,团队拜访了山东省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董玉平教授、山东大学可持续制造研究中心李方义教授、济南市农业局吴宝凯主任,就秸秆的各种利用方式、济南市目前有关政策向他们进行了咨询。团队还通过电话采访的方式采访了鲁青种业等从事秸秆综合利用的企业,就秸秆开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向企业负责人作了详细了解。通过这几天的走访,团队总结,生物质材料主要原料包括取自水稻秸秆的纤维和取自玉米及玉米秸秆的淀粉,是真正意义上的完全无污染材料,将秸秆用于生物质材料特别是工业缓冲包装材料也能给农民带来较高的额外收入。通过调查问卷和走访活动,队员对秸秆利用的现状和前景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对秸秆开发的各种方式也有了更直观、深刻的理解,这些为该团队的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次调研活动,队员们学到了调研的基本知识,提高了沟通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增长了见识,学会了在一个团队中如何进行团结协作。此次调研活动对大家来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相信团队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会表现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