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赴山东民间手工艺调研团参观烙画工作室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12年08月12日

  [本站讯]8月9日,山东大学赴山东民间手工艺调研团走进济南市十六里河镇,参观烙画艺术家孙希才的烙画工作室,详细了解了烙画的制作过程,近距离感受了烙画这一优秀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
  进入孙希才的工作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张贴的各种题材的烙画,每一类画都以不同的内容来表现作者对烙画艺术的热爱。工作室的老师介绍,烙画相传起源于秦代,史料最早见于西汉,而盛于东汉,后由于连年灾荒战乱,曾一度失传,直到清光绪三年,才被河南南阳的一名叫“赵星”的民间艺人重新发现整理,后经辗转,逐渐形成以河南、河北等地为代表地几大派系。在参观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烙画是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不施任何颜料,凭借以烙为主、套彩为辅的表现手法,在竹木、宣纸、丝绢等材料上勾画烘烫作画。烙画作为中国民间传统绘画技法,在其发展过程中传承和发展了中国画写意的艺术精髓。同时,由于烙画材料的不断扩展,烙具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烙画将中国画的写意和西画的写实融为一体,又突显出浮雕的立体艺术效果,达到写意含蓄神秘,写实栩栩如生,画面凹凸明显,层次分明,这些发展使当代烙画艺术达到了空前的境界,也使烙画作品具有较高的收藏和欣赏价值。
  孙希才多次参加国内烙画比赛和烙画展,他的烙画作品《家乡印象》生动地表现了山村的自然面貌和建筑的独特形式,作品写实性较强,风格细腻而质朴,在几个月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2012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在工作室里我们看到了孙希才历次获得的证书和奖杯,这些无一不在诉说着这位民间艺术家对烙画的热爱与其精湛的烙画技术。烙画以及其他优秀民间艺术的发展正是靠着孙希才这样的民间艺术家才得以传承下去,而烙画的繁荣则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去。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王德馨 吴雨泽    责任编辑:逄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