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8月25日,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锐•行动”社会实践调研团赴济宁市李营镇调研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现状,并采访了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
“文化程度高,法律意识强”,一提到大学生村官,西辛庄村陈书记便首先概括出他们最大的优势。他说,“我们李营镇各村委会成员,原本多数人是初中学历,很多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都是有心无力。大学生‘村官’的到来,大大改善了这一现状。首先是带来村党委班子整体文化水平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大学生的理解能力能够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起到指导效果。”
陈书记说,特别是在“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当中,面对内涵丰富的学习材料,村委会成员普遍反映“理解起来有困难”。这时候,是刚刚到任的大学生村官起到了关键的连结作用,他们利用自己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先深入学习文件,再耐心仔细的解释给我们听”,“可以说,正是因为这些大学生村官,我们才能更好地领会文件精神,所以在当年的学习评比中,我们村是第一名。”陈书记自豪地补充道。
当队员们问起大学生是否适应农村生活时,陈书记爽朗地笑了一声,说道:“这些大学生(村官)大都是村里考出来的,都是农村孩子,他们来就跟自己的孩子回家一样。”在笑声中,访谈的气氛也愈加融洽。
最后,陈书记给出了对大学生村官的期许:“从06年开始,任城区政府就招考了第一批大学生‘村官’;09年,济宁市又招聘了第二批,他们对我们村里文化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更令我们自豪的是,他们都陆续考取了选调生,有了更好的发展。所以我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大学生响应政策来到基层,这无论是对村里还是对自身,都将是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