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2月10日,历史文化学院2010级档案管理专业的同学们参加了在中心校区举办的献礼十八大之“关于‘南下档案’的学术经验交流会”活动。继11月14日集体赴山东省档案馆参观南下档案后,全体同学开展了对南下档案的学习经验分享活动。
解放战争末期,人民解放军成功粉碎国民党的残余势力,占领南方各省。然而由于江南一带历来有国民党统治,严重缺乏我党干部。在此情况下,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准备五万三千干部的决议》。华东局为贯彻中央决议,决定抽调一万五千名山东干部随军南下。山东干部的南下体现了山东地方党组织的奉献意识和全局观念,表达了齐鲁儿女志在四方的革命豪情,记载了山东人民在人民共和国创建过程中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然而,作为中共党史、军史,全国解放战争史以及以山东地方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这个专题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山东“南下”干部这个英雄群体也很少为社会所知。因此,编纂“南下干部”的档案工作是十分必要而紧急的。鉴于南下档案的重要性,山东省档案局馆党组决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研究“南下”。
第一,“编”与“征”相结合,拓宽信息渠道。由于山东省档案馆的馆藏资料不多,国内对“南下”的研究也几乎是空白,研究人员采取了以“编”促“征”,“征”“编”结合的新道路。为了收集资料,编研人员走访了数百位南下干部,查阅了几十个档案馆的数千卷原始档案,请教了数十位专家,翻阅了上千册图书资料。南方各省广大“南下”干部也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和无私协助。通过编纂人员的辛勤努力,省档案馆收集到了相当数量的资料,理清了全国多个批次干部“南下”的历史脉络,填补了山东省乃至全国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第二,“编”与“研”相结合,提升理论水平。山东省档案局馆利用占有大量史料的优势,深入开展学术研究,使得南下档案能在党史、地方史的研究中占据一席之地。2012年6月28至29日,由山东省档案局馆举办的南下干部历史贡献理论研讨会在济南召开。研讨会对弘扬“南下”精神,引导和激励人们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山东档案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通过此次交流会,同学们认识到南下档案的编纂工作有着非凡的历史意义。首先,对“南下”干部历史贡献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能够填补现代党史研究的空白,对于研究中央和地方关系,加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南下”精神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推进山东省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航标和驱动力量。如果把对“南下”课题研究作为档案工作服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切入点,就能将其转化为促进档案文化、兰台文化发展的自觉与自信,发挥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的独特功能作用。
【供稿单位:历史学院 作者:赵玉 责任编辑: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