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2月22日,“千里千寻”实践队到董寨村进行实地调查。
上午8时,“千里千寻”实践队来到董寨。队员们先绕村观察,对房屋的情况有了一个模糊的定位。这些有着明显年代特征的房子,虽然新旧不一,但是几十年来的院落格局、房屋样式没有太多的改变。在用材的方面上村庄建筑千差万别,六七十年代的青砖土墙已经渐渐被红砖和砖墙所取代,残存的几座老房子已经破败不堪,本是白色的粉墙周围已经露出了土色,不出十年,这种房子将会彻底消失在村子里。村子里的新房子彼此相依,透露出农村人的殷实与富足,高大、明亮的房子给他们舒适的环境,也撑足了面子。相比于八十年代的房子,如今房子更加高大的同时,却缺少了那些精细的装饰,虽然那些装饰用材简单,却能看出花费了足够的精力,使房子显得更加敦实、精致。上午11时,村头有两三老人正曝背闲聊,老人们热情地为队员介绍起老房子的历史,一位老人颇有感慨地说道,以前盖房子人工费很便宜,几乎不用花什么钱,那时的人实在淳朴,大多数都是帮忙盖房子,只是吃几顿饭,有的甚至放下自己手中的活去帮别人盖房子。大家不禁感叹时代的变迁,商业文化的冲击,临走时,老人告诉队员们,不出三年,村里的人都将搬到楼里去住,到时候请大家参观他的新家,大家接受了大爷的邀约,也听出了他流露出的的老房的不舍。
两年后再次回到这个村庄,不知村里还会不会有古旧的矮房,这儿的人能不能适应这样和老一辈不同的生活方式……
【供稿单位:土建学院 作者:刘伟 秦博文 责任编辑: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