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为更广泛深入地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的现状,2月22日,化学与化工学院“信鸽”社会实践调研团队成员继续深入基层,在社区医院、街道卫生院等地采访医生和病人,了解他们关于新农合的切身感受。
采访中,队员从江苏省邳州市八义集镇街东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那里了解到,实行新农合之后老年人的看病热情明显提高。以前,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农村老人对待小病小痛多数忽略,要么随便买些几块钱的止痛药对付过去,节省惯了不愿去医院或者卫生院。但是现在,农民一方面本着自己的参保钱不能白交的心理,另一方面医药费确实能报销不少,对于一般的头疼脑热也会去医院细细询问一番,谨慎拿药吊水。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区医院、卫生院等的利用率和乡村医生的存在感。不过队员也得知,乡村或乡镇医院的承受能力有限,对于一些大病并不能做好预防,也不能满足农民更高水平的保健需求。
采访中了解到,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程序很繁琐,降低了农民的满意度;新型合作医疗以大病统筹为主,小病医疗支出仍是用农民的个人医疗账户;贫困家庭一旦得了大病,除去能报销的费用,剩下的部分仍然无力支付。
队员们通过面对面的采访发现,新农合无疑是一项惠民政策,实行过程中农民得到很大益处。但不可否认,新农合在推行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繁琐的登记报销程序、不深入的医疗宣传、较低的保障水平、不明确的理赔标准,使得这项制度还不能够与农民的需求和利益很好地契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真正让农民满意还任重而道远。
【供稿单位:化学院 作者:王瑶 责任编辑:亭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