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4月9日晚,药学院在趵突泉校区举行讲人生系列讲座——“职业的适应性”主题讲座,制药工程系主任臧恒昌应邀担任主讲。
药学院辅导员李冬、刘法磊等参加了此次讲座。同学们积极参加,现场气氛热烈,掌声频频。讲座从“我们面对什么样的未来”展开,谈及未来,同学们或表示迷茫,或表示正奋力向前。那么如何更好地迎接未来的职业呢?臧恒昌结合自身经历娓娓道来。首先,他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先做人,后做事”。每个人要先立志成为一个人格趋于健全的人,然后再向社会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臧恒昌还结合了“木桶原理”告诫同学们知识极高而道德水平低下的人对于社会有害无益。接着,臧恒昌针对处在浮躁的社会氛围下急功近利的人们提出了几点建议,并希望同学们他日进入职场后能脚踏实地,告诫大家“一粒稻米,职守耐心,终成满仓稻粮”。
臧恒昌旁征引博,一个小故事、一句简短的话语,都引发了同学们深深地思考。“助人者助己”告诉同学们帮助他人,善于与人协作的重要性。同时臧恒昌又结合习近平主席的报告,向同学们讲述了未来职场上分工越来越精细化的必然性,而与人合作也将越来越彰显其不可忽略的作用。最后,臧恒昌讲述了85岁高龄老人褚时健从“烟王”到“橙王”的辉煌而坎坷的经历,告诫同学们要终生学习。身处知识爆炸的时代,若想与时俱进,就要每时每刻的给自己充电。褚时健成功的“二次创业”告诉同学们若想能有好的职业、好的未来,就须具备学到老活到老的精神,不能走出了校门就结束了学习。“因为走出了校门,还有更广阔的知识世界等着我们涉足。”臧恒昌说。
讲座结束后,现场的同学们踊跃向臧恒昌提问,臧恒昌一一认真解答。同学们受益匪浅,给臧恒昌献上了鲜花表示感谢。
【供稿单位:药学院 作者:王学耀 责任编辑: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