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儒研院邀请廖晓义做客“知行讲堂”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14年01月10日

  [本站讯]1月8日晚,由儒学高等研究院主办的第11期“知行讲堂”在中心校区举行。国内唯一一位国际环境大奖“苏菲奖”的获得者、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创办人、中山大学哲学硕士、美国费尔菲尔德大学法学荣誉博士廖晓义作了题为《公益在乡村,国学在乡土》的报告。讲座由儒研院党委书记巴金文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善峰研究员、儒学院副院长颜炳罡教授作为点评嘉宾出席。
  讲座伊始,廖晓义播放了她带领北京地球村推进中国绿色社区和生态乡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推动垃圾分类、适度空调、化学品安全等绿色生活行动及相关公共政策的实施等活动的图片。图片简要展示了她这些年来的成绩: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第一时间率队深入重灾区彭州通济镇大坪村,为灾后重建和新农村建设走上生态文明的轨道提供了切实的经验;2010年回到祖籍巫溪创办乐和家园,开展乡村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2012年创办和推动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新型公益慈善项目“乐和之家”。
  在讲座中,廖晓义简单讲解了“乐和模式”并着重强调了“公益”、“国学”、“乡村”三个词,阐述了三者之间的联系。她认为,国学的本质是公益,国学的根基在乡村。她把国学中的一些思想与公益精神联系起来,并在传统思想保留较多的农村地区建设“乐和之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证明了传统思想文化在今天的社会建设中仍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廖晓义数次提到梁漱溟先生的思想对自己产生的影响,表达自己对梁先生的敬仰之情,也体现了她致力于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对农村发展模式进行探索的执着精神。在演讲的最后,她应研会吕晓钰之请播放了自己在接受克林顿基金全球公民奖的英文演讲,并将“知其所行眼光天下担道义,行其所知脚踏实地做事情”这句话送给了大家,与大家共勉。
  巴金文向廖晓义颁发了“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研究生社会公益导师”聘书并赠送礼品。颜炳罡和李善峰分别从儒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感想。他们对廖晓义努力“行其所知”的行为给予褒奖并一致认为,世界的持续发展,离不开中国古人的智慧,在未来的世界中,儒学将会发挥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力。
  廖晓义,女,1954年生,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创办人、中山大学哲学硕士、美国费尔菲尔德大学法学荣誉博士。曾获 2000年国际环境大奖“苏菲奖”、“2005CCTV经济年度人物社会公益人物”、国家环保部等七大部委颁发的“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农业部等六大部委支持的“2007生态小康建设贡献人物”,2008年国家发改委支持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个人贡献奖”和克林顿基金会全球公民奖;同年作为民政部颁发的“中华慈善奖”获奖者之一,受到胡锦涛总书记接见;2009年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绿色英雄”;2010年获“第三届全国百姓金口碑功勋新闻人物”。2011年成为由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国务院新闻办、北京市政府支持的“中国低碳榜样”唯一的个人奖获得者,同年因为以乐和家园为特色的乡村建设实践而获得“中国软科学奖社会实验奖”,并因为在巫溪县乐和家园建设中的努力,被她的祖籍家乡评为“感动巫溪十大人物”。

【供稿单位:儒研院     作者:吕晓钰 刘名秀    责任编辑: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