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8月29日,经济学院“调研山东”实践团队赶赴济南、泰安、临沂三地的暑期社会实践完成。本次实践致力于研究电商化对农户收益、农产品供销产业链的影响和新形势下农业发展及农民增收的新思路。
第一站,团队去往泰安宁阳。宁阳县是泰安的农业大县,其中尤以蒋集镇为代表,蒋集镇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其探索的“郑龙模式”在全国得到推广。三天的实践中,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屋舍,走入了菌类、有机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培育基地,收获满满。“不为土地所束缚,要向土地争效益;不为土地当工人,要为土地当老板;不仅当土地的老板,还要当企业的主人;除了当企业的主人,还要顺应大潮,抓住互联网热这个时机”,实践出真知,立足实际,不断总结经验,才有真知灼见。在当地政府带领下,当地村民的人均收入从05年的3400元到现如今跨过了1.5万元的门槛。
第二站,团队去往济南商河。商河是全国有名的大蒜之乡,在商河调研的几天中,经过对当地大蒜的产销调研中,队员们发现为了保障蒜农增收,当地政府不断加强科技指导,聘请农业部门专家教授为全镇大蒜产业提供技术指导;广泛开拓市场,建立专业营销队伍,镇域内建设大蒜常年批发市场、季节性收购市场;筹建种植协会,优化基础保障,当地结合舜易大蒜物流产业园区的建设,硬化道路、兴修水利等。
第三站,团队赴临沂沂水。沂水的生姜远近驰名,已经成为沂水的一张名片。在沂水调研的三天中,队员们走入当地的生姜种植基地,收集到了当地生姜种植和产销的第一手资料,学习当地村民的智慧。当地着手探索建立健全贷款抵押担保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向农民开展信用担保业务;农民利用当地自建的电商平台,及时获得商业信息资源,探索实施订单制销售,做到了“少库存,多销售”。这一系列的举措既立足于当地实际,又凝结着人民智慧。
走入农村,了解当下农民的生产生活状态,学习传播农民致富经验,为建设美丽新农村增砖添瓦是大学生应有的担当。大学生投身实践,不仅要丰富自身,还要扣紧时代脉搏,学以致知,学以致用。
【供稿单位:经济学院 作者:郑润润 责任编辑: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