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当今社会,大学生上当受骗案例常常发生。大学生上当受骗不仅给自身造成了物质损失,而且也带来了极大的精神伤害。电气工程学院“火眼”调研团在2015年暑期赴济南各高校、银行、派出所、律师事务所等多个单位,从多个角度对大学生的受骗现象进行了深入调研。以期提出可行的预防措施与维权途径,从而帮助大学生解决容易上当受骗的困扰。
本次社会调研采用实地走访和网上问卷同时进行的模式,调查对象包括济南各个高校的大学生,银行、派出所的工作人员,最大程度扩大了调查对象范围,整个社会实践采用了调查问卷、座谈、宣传等多种方式,并且创新性地采用数学建模的方式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科学的取样分析,得出更有意义的结果。
第一阶段:实地发放问卷。
7月20日,团队奔赴山东师范大学开展调研工作。当日上午九时,全体成员到达山东师范大学,以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随机调查了一百多名大学生。在调查过程中,队员们与部分大学生进行了交谈,仔细聆听他们亲身经历或者听说过的大学生上当受骗案例,记录下有参考性的案例。在7月21日到23日,调研团又相继赴山东财经大学、山东大学、济南大学进行了实地调研,收集了大量有价值的问卷和实际案例。
第二阶段:去银行、派出所、律师事务所开展座谈。
7月24日,同学们又来到了中国银行济南历城支行,向银行方面的专业人士,请教了当前大学生在金融方面被骗的现状以及如何防范,被骗后如何快速有效维权等问题。
银行的周老师指出,大学生涉世未深,防范意识差,在网购、兼职等与人沟通过程中不注意保护自己,无意间泄露了个人信息,大学生要防骗首先应从源头保护自己,保护个人信息,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其次,应加强防范意识,意识到方便快捷与安全可靠是对立的,二者不可兼得,例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快捷支付,支付方便,但是风险较大,建议同学们谨慎使用。对于我们提出的收到声称银行方面发来的账户异常信息的问题,周老师说现在伪装号码已经不是难事,同学们收到信息、电话时一定不要慌张急躁,应冷静理性地判断,最可靠有效的办法是致电自己的开户银行询问,了解账户是否有异常信息。
7月25日,大家来到了济南市中区兴隆派出所开展座谈,向派出所的杨所长请教大学生提高防范意识及被骗发生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杨所长说:“当今大学生虽然文化水平较高,但因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安全防范意识,思想麻痹,轻信他人,交友不慎,从而导致一些案件的发生。不仅造成财产损失,有些甚至危及大学生的人身安全。”
杨所长指出,诈骗案件的发生,作案人一方面利用个别大学生容易动恻隐、怜悯之心的特点,另一方面利用个别大学生贪图小利、爱慕虚荣的心理,靠编造谎言骗取被害人的信任,如假冒身份、骗取同情达到骗财骗物的目的。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在校园的普及,一些大学生在网上结交朋友。由于缺乏防范意识与甄别能力,网络诈骗的案件时有发生。还有一些大学生在勤工助学或毕业求职中急于求成,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最终导致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新生刚入学时是诈骗案件发生的高发时段,这时新生所带钱财较多,容易被不法分子盯上。大学生们要做的就是提高防范意识,要通过正确渠道查找并善于甄别求职信息,对于一些开出优厚条件的兼职尤其要多加警惕。
之后我们走访了济南鲁宁律师事务所,就大学生上当受骗问题向律师寻求维权途径。律所的秦律师指出:当今有很多大学生因轻信虚假宣传而被骗,但一般很少有通过诉讼的方式来维权,因为作为学生,一般很少有钱支付高额的律师费。秦律师建议在遇到这类案件时,最好是通过协商的办法来解决,必要时才提起诉讼,对于一些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在诉讼时可以考虑是申请法律援助。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对收集到的527份问卷数据进行分析,运用聚类分析等数学模型进行分类、总结,从受骗大学生的性别、专业、经济状况、受骗方式以及受骗金额进行了专业性分析,得出一系列分析结果,向大学生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并建立微信公共号,人人号进行宣传,还设计制作防骗了手册发放给大学生,可谓成果颇丰。
一周的调研结束了,炎炎烈日下,队员们都很辛苦,但是看到收获的一份份问卷,和厚厚的座谈笔记,大家都觉得这样的辛苦是值得的。这次社会实践,不仅让队员们充分了解到防骗的专业知识,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而且得出对于政府和高校以及大学生群体的可行性防骗方案,经过宣传相信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今后大学生受骗数量,为健全社会法制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巧识骗局,智维权益,我们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