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2014年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开展以来,围绕“青春筑梦”的活动主题,历史学院组建了20支社会实践团队,在全国20多个省市地区展开了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学子们聚焦社会热点,关注文化传承,在实践中运用所学本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共筑青春梦想,弘扬社会正能量,展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彰显文化魅力,聚焦非遗传承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命脉,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拥有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神州大地孕育了各具特色的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与精粹。历史学院学子依靠自己的专业优势,联系家乡特色,以团队形式对各地特色文化遗产进行了深入调研。“行走的力量”团队前往济南市长清区方峪村和平阴县南崖村,深入了解正在消失的古村落状况。“陶韵”团队对马家窑文化遗址保护及文化影响力进行调研,总结现状并对其未来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筑梦寻源”研究实践团对东营市历史文化名人资料进行调研,走访了东营日报社、东营市档案馆、东营市图书馆、历史博物馆、孙武祠及各县区史志办公室进行调查研究,多途径搜集名人信息。“重檐寻遗”调研团前往安阳、咸阳、武威对古建筑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梦回蒲州”团队以山西万荣为例,深入探究地域性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历史价值。“筑梦圣源”调研团队赴泗水,研究圣源书院推行乡村儒学的发展模式及效果。“草原之约”团队赴内蒙古赤峰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进行研究,对当地非物质文化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提供见解。“共闻韶”实践团聚焦济阳、临淄的闻韶台文化,对其现实状况进行研究。
立足文化布局,助力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历史学院多支实践团队立足文化产业,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捕捉文化产业的创新点,小视角、大梦想,助力文化产业发展。“Lumos甪陌”团队赴北京会展,通过参观竞园艺术区、今日美术馆等地探讨各式会展的发展情况。“剧院大舞台,锵锵十人行”团队聚焦山东省会大剧院、山东剧院、历山剧院、百花剧院、鲁艺剧院的调研,对济南市剧院发展现状及前景进行了深入分析。“筑梦敦煌”实践团来到敦煌文化产业创意园区,通过调研对其发展现状及问题提出建议。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状况调研团赴青岛,通过对其工业遗产状况的细致研究,提出可持续利用的建议。“博物广智”团队对博物馆概况与考古普及概况专题进行研究,通过宣传让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济南市文化产业园区调研实践团聚焦济南市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并结合实例对其未来发展进行思考。
扎根现实土壤,关注档案发展
档案专业与民生息息相关,档案学子们充分利用实践调研的机会,走进社会,扎根现实,多角度关注档案事业发展。“寻声忆陈”团队调查整理档案专业30年毕业生就业去向,并进行优秀校友寻访,通过与校友面对面的交流为在校学生带来实用性强的经验建议。“黎民之声”团队走访济南地区“中国老字号”企业,了解其建档与保护研究相关信息,对如何进行完整档案留存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投身志愿服务,支教彰显青春
青春筑梦,投身服务。青春的美丽在于奉献,当代中国需要有担当意识的青年学子勇于奉献,不断奋斗。历史学院部分学子选择暑期支教作为磨练自己,奉献社会的方式。“手拉手军事夏令营”社会实践团赴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孟良崮中学,对在校学生进行军训、教学和素质拓展等一系列活动,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夏之花”支教队前往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区和政县三合镇小学支教调研,通过精心的课程准备丰富孩子们的校园生活。“梦之翼”团队来到江西吉安永新县石桥乡贺子珍红军小学,为孩子们带去知识的同时也带去了希望和力量。
青春筑梦,实践启航。截至目前为止,实践活动接近尾声。在2014年的暑期社会实践中,历史学院的学子们彰显了青春活力,以智慧、责任、担当、创新彰显了当代大学生的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