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学术聚焦

[登州观点]徐亦猛:中国基督教教育的国际化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14年10月15日

\   

  从日中两国的基督教教育历史中可以发现,两国的教会学校面对来自民族主义的冲击下所作出的努力和回应。日中两国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对待教会学校上都采取了各自的政策。特别在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日本加快推动军国主义的步伐,基督教也逐步沦为国家的附庸。很多教会学校因信仰冲突问题遭受到舆论的批评和政府的压制。为了使教会学校在严峻的社会形势下能够正常运作,一些传教士被迫离开日本,并把学校的经营权交给日本人。甚至有些教会学校为求生存,服从国家管理,废除了宗教课程。另外也有一些信仰坚定的日本基督徒与政府做顽强的抵抗从而保全了教会学校的信仰。但是从总体来看,日本的教会学校被纳入战时体制,在反对政府军国主义化的方面所作的贡献非常有限。
  相反在中国的教会学校,虽然受到20世纪20年代的非基督教运动和收回教育权运动的影响,在学校管理层及宗教课程上做了一些妥协和调整。但是进入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面对来自日本的侵略以及国家存亡的紧要关头,教会学校的师生们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到抗日救国运动之中,鲜明地表达了他们的立场。同时教会学校为当时的社会培养出一批有能力的学生领袖。经过二战,绝大多数的教会学校被广大中国民众所接受。由此可见,中国基督教教育的国际化与日本基督教教育的国家主义化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注:作者为日本福冈女学院大学副教授


【供稿单位:宣传部 新闻中心     作者:文/马驰骋 整理 图/杨竹琳    责任编辑: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