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聚焦 > 正文

中国现象学第21届年会在山东大学召开

发布日期:2016年10月24日 16:37 点击次数:

  [本站讯]10月22至23日,由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大学现象学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现象学第21届年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召开。哲社学院院长刘杰教授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哲社学院李章印教授主持开幕式。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的百余位哲学同仁参加了此次年会。
  开幕式上,刘杰教授向与会专家介绍了山东大学现象学研究的发展现状,并表达了期待通过此次年会不断与各位学者加强交流的愿望。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代表倪梁康教授肯定了山东大学同仁在现象学研究领域取得的可喜成绩,感谢山东大学为本届年会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并预祝大会成功。山东大学现象学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祥龙教授肯定了现象学如今在诸领域蓬勃发展的现状,阐明本次现象学年会的宗旨就是期许现象学与中国古学做到相互对话和引发,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的相通性,并相信这也将是中国现象学的发展方向。之后,倪梁康教授和张祥龙教授共同为“山东大学现象学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揭牌。
  开幕式结束后,举行了本届年会的大会主题报告。第一场报告由倪梁康教授主持。复旦大学张庆熊教授作“从‘意识事实’到‘此在的实际性’”的报告,张庆熊教授分析了诠释学和现象学的综合的发展历程,认为海德格尔的“实际性解释学”这种以“此在的实际性”为出发点的综合,有助于克服相对主义困境和制定价值规范,从人道的角度看待“存在”也开启了更多的对话之域。张祥龙教授作“时晕与几微——现象学时间与《周易》象数时间的原结构比较”的报告,通过对胡塞尔现象学滞留与前摄的时晕结构和《周易》中阴阳对立互补、象辞互凑生成的“几微”的象数时间的阐述和比较,发现两者之间有深刻的家族相似,卦气即时气,几微即时晕,这恰是现象学与中国文化沟通的深层哲理所在。
  第二场报告由刘杰教授主持。西安交通大学张再林教授作了“身体的以屈求伸——老子的道”的报告,他从身体现象学出发将老子的道还原为一种身体的“以屈求伸”之道,最终通向中国式亦屈亦伸的生命辩证法,以显微之间和体用一源的方式使“道”贯彻在实践领域之中,达到了身、道的完全合一。中山大学方向红教授作了“回到‘贞’的经验——兼论易学作为现象学”的报告,他通过现象学的还原方法将“贞”还原为“鼎”之正固、动摇、倾覆和毁灭的经验,融合了“贞”之“卜而有信”和“稳定正固”这两层含义。
  本届年会的主题是“现象学与天道”,年会举办了三场共6个大会主题报告,另设五个分会场,作了74个分会场报告,1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现象学的原意阐发”、“西方现象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在相通和比较”两个论域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交流研讨,取得了丰硕成果。
 \ \ \

【供稿单位:哲社学院    作者:文/姜慧博 图/张玉杰 马慧君 宋熙蒙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思萱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