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1月21日至23日,第十九届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中国赛)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行。山东大学代表队、山东大学(威海)代表队均获得一等奖。其中,山东大学(威海)代表队获得冠军,连续三年以中国赛前三的强劲实力晋级亚太赛。队员彭劲超获“决赛最佳辩手”称号。

由纪检监察学院学生组成的山东大学(威海)代表队(指导教师:方芳)由2022级本科生朱芮娴担任学生教练,2023级本科生周怡然与2024级研究生彭劲超担任庭辩员,2023级本科生廉大任、于晓宇以及2024级本科生郭亚飞、孙嘉澧担任研究员。备赛期间,队员们深入研读了大量法律条文,系统梳理了相关案例,开展了多轮模拟辩论演练。在庭辩轮的比赛中,参赛队员围绕国际刑法中的是否存在武装冲突及武装冲突的性质、《罗马规约》战争罪下的谋杀和酷刑、文职上级责任和个人刑责等议题展开激烈辩论和对抗。队员们凭借扎实的法学功底、沉稳的庭辩风范与得体的法庭礼仪,赢得法官们的一致认可,夺得第十九届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中国赛)冠军。

由法学院学生组成的山东大学代表队由法学院2025级研究生秦怡阳担任教练,2023级本科生邓清月、2024级本科生范逸濠担任庭辩员,2022级本科生张奕洁和程高川、2023级本科生王昱桐、2024级本科生张凯璇担任研究员。团队自组建以来,积极学习国际人道法基础知识,对国际刑法与国际人道法中的武装冲突分类、谋杀罪、酷刑罪等诸多问题进行案例检索与法律研究,精心撰写书状,全方位进行模辩训练。比赛中,团队成员运用扎实的专业知识,顽强拼搏,先后战胜强劲对手清华大学代表队和中国政法大学代表队成功晋级四强,获得一等奖。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成立于1863年,自2007年起与国内高校合作举办该项赛事,积极推动国际人道法的教学、传播与实践,在国际人道法教育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本届赛事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中国国际人道法国家委员会秘书处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联合主办,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74所高校参赛,赛事规模创历史新高。本赛事前八名授予一等奖,其中前三名单独授予冠亚季军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