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近日,数智考古与中华文明特色分中心、土建与水利学院工程软件系孙怀凤教授团队,数智考古与中华文明特色分中心、文化遗产研究院李力副教授团队与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与鉴定中心、青岛市博物馆开展合作,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在线发表研究论文“Decoding the stone Buddha: Three-dimensional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attribute insights into cracks and restoration history of Sumeru throne”(JCR Q1、中科院艺术学一区)。土建与水利学院博士研究生葛峻恺为第一作者,孙怀凤教授、李力副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山东大学为第一科研单位。

图1 论文图文摘要
石佛造像是我国古代极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与社会价值。受长期风化、战乱与多次搬迁等因素影响,其内部往往发育裂缝,且历史修复记录缺失,给当下的保护与再修复带来挑战。

图2 石佛造像内部锯钉和裂缝的成像结果

图3 石佛造像须弥座内部结构解译
针对上述难题,研究团队采用高频超宽带探地雷达(GPR)对佛像须弥座开展非侵入式三维探查,并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三维属性成像流程,实现对石质文物内部典型结构与异常的精细识别与可视化(见图1、图2)。研究结果揭示了石佛内部裂缝网络与无记录加固修复痕迹(推测为民国初期),明确了修复范围及相关结构特征,为后续保护修复的方案论证与风险评估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见图3)。
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为A&HCI和SCI双索引收录期刊。该成果作为考古学院、土建与水利学院联合开展交叉学科研究的重要产出,展现了两个学院在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协同创新实力,是学校学科交叉中心建设的重要成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