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近日,山东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学位授予点现场评估会议在中心校区举行。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张文玺,文学院院长郑春、党委副书记张帅,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杜泽逊,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黄历鸿,威海校区文化传播学院副院长孙基林等参加会议。会议由文学院副院长李鲁宁主持。
评估专家组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张新科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胡亚敏,教育部中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漆永祥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典籍与文化》编辑部主任刘玉才,教育部中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刑向东教授五位专家组成。
评估会上,郑春向长期以来对山大文学院和中文学科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的各位专家表示感谢。张文玺介绍了山东大学的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的数量及有关情况,期待专家们通过本次评估对中文学科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检验,找出不足并指明整改方向。各学科所在单位负责人分别汇报了各自学科建设情况。李鲁宁介绍了文学院的历史发展和现阶段的师资科研力量、学位点授予设置、学科特色及优势、发展方向与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情况。郑杰文、黄历鸿、孙基林分别代表儒学高等研究院、国际教育学院与山东大学威海校区文化传播学院进行了汇报。评估组专家在听取汇报的基础上,分别提问并评议。专家组高度评价了山大中文学科的历史和发展,一致认为,本学科历史悠久,优势和特色鲜明,在一些重要研究领域位于全国高校前列;学科定位准确,建设目标明确,人才培养体系完善,课程设置合理,教学质量优良,毕业生质量优秀,在学界和社会上具有重要和广泛的影响。专家谈到,在取得各项成绩的同时,中文学科在学源结构、师资队伍建设以及研究力量整合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加强之处。
专家们针对学科未来发展,从方向凝练、人才梯队建设、资源整合和合理利用、提升学术影响力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胡亚敏表示,教师队伍建设的多元化十分重要,要努力为科研创新及学科后续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刘玉才建议进一步增强学术会议的组织和影响,构建小型专题性学术会议体系。刑向东认为,山大中文学科在学校不同单位各自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学科优势互补,但各个单位分别建设也会造成发展割裂,整体发展不均衡,使得原有的人才优势与专业特长减弱,需要学校下大力气整合。专家组对学位点建设进行了书面评议与测评打分。
郑春作总结发言。他说,此次评估是山东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进行学科自评和双一流建设的一次重要评估会议,文学院将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以此次评估为契机,努力实现“以评促建”的核心目标,结合专家组提出的诸项建议进行整改、落实和提升。中文学科所在学院的有关负责人和相关老师共30余人参与了评估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