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学院新闻

经济学院举办“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17年06月02日

[本站讯]6月1日下午,由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经济学院承办的第24期(总第588期)“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在中心校区举行。经济学院2013级博士生张明志,2014级博士生于明远、杨东晓,2015级硕士生邱璞应邀做客论坛。经济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余东华教授担任本次论坛的点评嘉宾。

张明志从选题和写作两个方面介绍了博士论文的撰写过程。他认为,在选题前做足准备,阅读大量的文献,进行大量的思考,历经大量的碰撞,才能圈定一个具有前沿性、价值性和可操作性的题目。选题一旦确定,应该“咬定青山不放松”,根据研究设计逐步推进,并且还要懂得迂回,学会取舍。在写作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主题,不断优化框架,不断落实想法,并且把握好理论和实证的关系。

于明远结合自己的论文讲述了经济学研究生的研究与写作。他提出,在阅读文献时可以先从硕博论文入手,建立整体理论框架之后再阅读相关期刊文章,与此同时也不要忽略综述类文献,并做好读书笔记。在撰写文章时,应该对实证分析有准确的定位,不能为了计量而计量,并且也要使用正确的计量方法,注意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等。针对论文发表的问题,他建议多与导师的课题、基金项目相结合,并注意小论文与大论文的关系。

杨东晓对于博士期间规划和数据处理技巧问题进行了介绍。他提到,读博士需要的基本品质是自律、耐心和抗压能力,博士毕业后的去向也有很多,我们要根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规划好博士生活。针对论文数据处理问题,他强调,应注意技巧,提高效率,运用多种方法服务于研究目的,并且用严谨的态度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各项事情。邱璞结合自身经历从意义、潜质、流程、操作四方面入手,讲述了硕士论文写作心得。他认为,做学术应该以脑洞的思维提出问题,严谨的逻辑小心求证,做到明确问题,心中有数,一气呵成,不断打磨,并在论文修改阶段注重增强文章的理论性、专业性和逻辑性。

余东华对四位嘉宾及其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鼓励在场学生勤于思考、肯于吃苦、乐于科研。论坛结束后,嘉宾们与现场学生进行了互动,并针对相关提问作出了详细解答。

张明志,2013级国民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曾在《中国工业经济》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鲁信奖学金、潍柴动力奖学金、山东大学优秀学术成果奖等多项荣誉。

于明远,2014级国际贸易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曾在《财经论丛》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六篇,获得山东大学校长奖学金、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鲁信奖学金、山东大学研究生优秀成果奖、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奖学金等多项荣誉。

杨东晓,2014级金融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14年获荷兰蒂尔堡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交流生。曾在《山东社会科学》、《Energy Economics》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国政府奖学金、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国际校长奖、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等多项荣誉。

邱璞,2015级国民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产能过剩问题,已在《改革》上发表论文一篇。

   


【供稿单位:经济学院     作者:梁霖    摄影:许妮祺         责任编辑:翔鹤 思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