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学院新闻

哲社学院举办“走进心灵”系列讲座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16年05月30日

  [本站讯]近日,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走进心灵”系列讲座在软件园校区圆厅举办,社会学系副教授王昕主讲,学院党委副书记毛永强主持。讲座中,王昕以“大学生的‘性’与‘爱’”为主题,由浅入深,从社会学的视角讨论这一敏感而又重要的话题。
  讲座伊始,王昕提出,当代大学生群体正确对待“性与爱”的意识比较薄弱,在“性与爱”的问题上理解上存在诸多误区,导致大学生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出现困惑。我们通常认为,大学生的思想开放,容易接受新事物,但是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在“性与爱”方面并不比其他群体更开放。另一方面,要让大学生的观念从以前的“羞于启齿,不敢提”转变为“大胆提问,勇于面对”也存在很多困难。为更加直观地呈现当代大学生的性爱观,王昕引用“是否有过性交行为”、大学生认同“先有爱,再有性”的比例、“18到23岁男孩子的性经验”等调查数据,解释一些关于现代大学生性爱观的一些问题,用数据说话,破除关于大学生在校性爱关系混乱的传言。
  王昕旁征博引,为同学们讲述爱情观的类型相关理论,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爱情观。王昕以中国传统的理想的夫妻生活——恩爱切入,分析当前大学生的婚姻观。中国人传统的婚姻轨迹是“浪漫到足够地步才能恋爱,而现实到足够地步才能结婚”,这一传统的恋爱婚姻观深深地影响着当代的大学生。
  讲座最后,王昕为同学们提出建议并送上祝福。爱人之前要能爱自己,真爱应该是给人自由而非束缚;积极拥抱正确的性和爱,让它成为生活中的精彩的一部分。
  “走进心灵”系列讲座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旨在通过学生与老师间的互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健康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和生活中去。通过本次讲座,同学们加深了对婚姻恋爱的理解,解决了在“性与爱”问题方面的部分困惑,使得自身的恋爱观更加成熟、更加理智。
  王昕,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性社会学、性别研究及“健康”的社会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博士,师从潘绥铭教授。曾先后赴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美国华盛顿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访学。

【供稿单位:哲社学院     作者:张玉杰    责任编辑:孙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