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学院组织收看《张思德》深受鼓舞教育
发布日期:2005年09月09日 09:46 点击次数:
[本站讯]正值张思德同志逝世61周年之际,9月8日下午,控制学院组织全体教工党员和其他教师一起收看了电影《张思德》。
张思德,一个平凡的人。1915年,他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12岁时就给地主放牛、割草。1933年参加红军,不久又加入了共青团。1937年10月,张思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调到中央军委警卫营通讯班当班长。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的时期,为克服敌人封锁带来的经济困难,他随警卫营来到南泥湾开荒。张思德不仅带领全班战士完成了上级交给的生产任务,同时又担负起通讯工作,白天劳动,夜里步行长距离送信,积极完成通讯任务。1943年初夏,被调到枣院内卫班,在毛主席身边当警卫战士。1944年,组织再次派他到安塞县烧木炭。9月5日,张思德因炭窑突然崩塌,不幸牺牲。
张思德,一个伟大的人。他用自己年仅29岁的生命写下了“为人民服务”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他用并不强壮的血肉之躯为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矗立了一座伟大的精神丰碑。
1944年9月8日下午,毛泽东主席参加了张思德同志的追悼大会,并亲自将花圈献在土台子中央,挽联上毛泽东亲笔写着: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在这个追悼会上,毛泽东同志作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讲演。毛主席亲切地讲道:“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我们的队伍里到处是这样的人,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不注意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我们的事业。此后几十年,“为人民服务” 的精神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人民服务” 的精神在今天依然有着它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收看结束后,学院党委书记李玲做了总结。她充满深情地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和教师要永远学习张思德同志的崇高革命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张思德作为革命队伍的普通一兵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憨厚朴实,任劳任怨,不计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的精神将永远鼓舞着我们新时代的人们奋勇前进。]
【供稿单位:控制学院 作者:张振山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