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学院新闻

于海广教授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学术讲座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06年04月13日


    [本站讯]4月12日下午,山东大学博物馆馆长、历史学院党委书记、考古与博物馆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于海广教授做客“长风讲坛”并做了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与保护》的报告。报告由院档案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王云庆副教授主持。
    于海广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背景的描述入题,他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概念、一个命题是近几年才出现在学术界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博物馆协会倡导和推动的结果。与日本、韩国相比,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程度相对较小,但是国内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学者对此关注和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针对这种背景,于海广教授向我们讲述了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及含义阐释,他说定义虽有不规范之处、存在争议,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工作还是应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不容半点模糊。接着,他用大量生动的例子说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状况及保护的意义和作用。他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脆弱性,并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全球一体化的加强、人们价值取向的改变,面临着更大的冲击和困难,他告诉大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重要意义在于“关照历史,着眼未来”。随后,他又讲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这一点是通过阐明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性与差异来说明的,共性与差异的展示,也为我们划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遗产项目、类别和内容等提供了重要依据。于海广强调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他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并提出了以下几点保护方法:加强认识;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强队伍建设;尽快建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理论体系;具体保护措施。在第5点方法中又包含了记忆保护、传承保护以及分等级、有层次、有缓有急地保护三个方面。
    最后,于海广与大家一起展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未来,他表示,只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我国具体国情,有力度,有目标地加强保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道路上一定会取得可喜的成绩。]

【供稿单位:历史学院     作者:蒋威宁    责任编辑:马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