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近日,应山大东方考古研究中心邀请,伦敦大学倪克鲁(Lukas Nickel)教授访问山大,并为作了“山东临朐白龙寺遗址考古发掘收获”的学术报告。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瑞士苏黎世大学于2002年合作发掘白龙寺遗址。此次倪克鲁用汉语为同学们详细讲述了白龙寺遗址发掘的缘由、遗址的发现及发掘成果等,大家获益匪浅。
临朐白龙寺遗址的发掘缘于青州佛造像赴欧洲的展览,当地学者对如此精美的佛教造像艺术甚感兴趣,对他们产生的时代背景感到好奇。因为据中国文献记载,在北魏末年时山东地区(以青州为中心)在很短的时期内突然出现大量的寺庙建筑,这一现象背后到底隐藏着何种原因呢?对历史时期佛教寺庙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在山东省是第一次,在全国其他地区也不多见。白龙寺遗址位于山东临朐南部的一个河谷中。学者们根据晚期地方志记载,结合实地调查和高空照片,找到了这一深埋于地下的寺庙遗迹。这一遗址虽经历了晚期破坏,但其整体轮廓保存尚好。从发掘来看,白龙寺规模不大,在当时应该只是普通的小型寺庙。发掘者找到一处整齐的、保存相对完好的院墙,院落内北部是寺庙主体建筑。墙外发现一条较宽的大沟。院墙的范围可能是寺院的一个院落,而墙外的大沟经学者分析,是用于寺庙在雨季时排水泄洪之用。发掘出土的遗物包括砖、彩绘瓦当、带有彩绘和刻纹的白灰面等建筑遗迹以及各种佛造像残肢等。从残留的佛像特点看,此处与青州佛造像极为相似,加之地理位置接近,它们之间应该存在着密切关系。从各种遗存特征分析,白龙寺遗址主要使用于北朝末期,并一直沿续到唐代。值得注意的是,寺庙周围还发现了两处窑址,不知是否暗示着白龙寺建筑构件以及佛造像等遗物均产自本地,这还需要专家们做进一步的工作。白龙寺遗址发掘工作的开展,不仅为中国汉唐考古提供了更多新资料,在工作思路和研究方法上也颇具新意。倪克鲁精彩的演讲为同学们带来了新的考古讯息,其研究思路和方法,令大家颇受启发。最后,倪克鲁教授就大家的提问与在座师生进行了有益的交流。
倪克鲁教授曾在瑞士苏黎世大学东亚美术史系任教,2004年赴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和考古研究所任职,主要致力于中国商周至汉唐考古教学与研究。]
【供稿单位:历史学院 作者:卢建英 责任编辑:马永军】